第44章 社區“春日手作集”與萬物生長的熱鬨詩篇_鏡頭裡的單身舞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鏡頭裡的單身舞步 > 第44章 社區“春日手作集”與萬物生長的熱鬨詩篇

第44章 社區“春日手作集”與萬物生長的熱鬨詩篇(1 / 1)

第四十四章:社區“春日手作集”與萬物生長的熱鬨詩篇

清明剛過,社區的海棠花就開得潑潑灑灑。李淑琴蹲在花樹下撿花瓣,竹籃裡已經攢了小半籃,粉白的花瓣沾著晨露,像撒了把碎珍珠。“這花能做香包,”她用指尖捏起片花瓣,湊近鼻尖聞了聞,“去年做的海棠香包,張大媽說掛在衣櫃裡,衣服都帶著甜味兒。”

樹旁的石桌上擺著各式各樣的手作材料。楊永革的藤筐裡堆著新劈的竹篾,青綠色的篾條在他膝間翻飛,很快編出個小籃子的雛形,籃沿還留著點毛刺:“部落裡的孩子都用竹籃采野果,比塑料筐結實,用壞了還能當柴燒。”筐底墊著層海棠花瓣,是石蛋剛鋪的,說“這樣裝香包會更香”。

石蛋趴在石凳上,手裡攥著根粗棉線,正把撿來的紐扣串成手鏈。紐扣是從各家舊衣服上搜羅的,有紅的、藍的、帶花紋的,最大的那顆像個小月亮。“楊大哥說這叫‘幸運鏈’,”他舉著手鏈對著太陽照,紐扣的孔洞透出細碎的光,“戴在手上,春天就不會感冒了。”

張大媽拎著個木匣子走來,裡麵裝著她攢了半年的碎布頭。紅的燈芯絨、藍的的確良、帶格子的棉布,被她按顏色分類捆著,像堆小方塊的彩虹。“我要做海棠花坐墊,”她掏出剪刀,哢嚓剪下塊粉色燈芯絨,“去年的藤椅坐墊磨破了,換個新的,坐著也舒坦。”匣子裡還藏著包棉絮,是從舊被單裡拆的,蓬鬆得像團雲。

周硯田抱著個陶罐,裡麵是用海棠花瓣泡的酒。“這酒得埋在土裡發酵,”他用樹枝在花樹下挖了個小坑,罐口蓋著片荷葉,“我爹以前說,花酒要沾著地氣才香,等秋天挖出來,給大家暖暖身子。”老三跟在他腳邊,用爪子扒拉著泥土,像是在幫忙挖坑,紅繩辮上的鈴鐺叮當作響。

王大爺背著個竹簍,裡麵裝著他在河邊撿的鵝卵石,圓滾滾的像塊塊小饅頭。“這石頭能畫彩蛋,”他掏出支馬克筆,在石頭上畫了個歪歪扭扭的笑臉,“清明過後該吃彩蛋了,用石頭畫,不用煮,還能當擺件。”竹簍底還壓著張畫稿,是他昨晚畫的海棠花,花瓣畫得像小太陽。

社區的“春日手作集”沒有固定規則,誰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做好的物件擺在廣場上,喜歡的人可以用自家手作交換。李淑琴在公告欄貼通知時,特意畫了朵海棠花當標記:“手作不在精,在心意。當年我媽納鞋底,針腳歪歪扭扭的,可穿著比誰的都暖。”

楊永革的竹編攤位前很快圍了人。他編的小籃子帶著股竹清香,有人用自家種的韭菜換,有人用織了一半的毛線襪換,張大媽居然用塊藍印花布頭換了個,說“給我孫子裝零食,比塑料袋環保”。石蛋在旁邊學編竹篾,笨手笨腳把篾條折成了麻花,楊永革卻笑著說:“這叫‘麻花籃’,獨一無二的款式。”

李淑琴的海棠香包最搶手。她把花瓣曬乾了混上艾草,裝進用紗布縫的小布袋裡,再用紅繩係個蝴蝶結,掛在衣襟上能香一整天。王大爺用塊畫著笑臉的石頭換了個,說“掛在拐杖上,走路都帶風”;周硯田換了兩個,一個掛在雞窩上,說“給老三熏熏香”,一個揣在兜裡,引得老三總往他身上蹭。

張大媽的碎布頭坐墊做得熱鬨。她把布頭剪成花瓣形狀,拚貼在藤椅墊上,粉的海棠、黃的迎春、紫的二月蘭,看著像把春天鋪在了屁股底下。李淑琴用三個海棠香包換了個,擺在自家的竹椅上,說“坐著像坐在花叢裡”;楊永革換了個給石蛋,石蛋立刻墊在屁股底下,說“比部落的獸皮墊軟和”。

石蛋的紐扣手鏈換得最有趣。他用串著月亮紐扣的手鏈,換了王大爺的“彩蛋石頭”;用紅紐扣手鏈換了張大媽的布頭邊角料;最後用串著最大紐扣的手鏈,換了楊永革編壞的“麻花籃”,說“這籃子能裝我的紐扣,剛剛好”。

周硯田沒打算換他的海棠花酒,卻被石蛋纏得沒法子,答應秋天開封時請大家喝。“到時候我帶烤栗子,”楊永革拍著胸脯,“用新摘的野栗子,烤得麵麵的,配花酒絕了。”張大媽接話:“我做桂花糕,去年醃的桂花還剩半瓶,正好派上用場。”

中途突然刮起陣小風,吹得海棠花瓣簌簌往下落,像下了場粉色的雨。石蛋舉著“麻花籃”接花瓣,籃子的破洞漏了滿地粉白;楊永革把竹篾往懷裡攏,免得被風吹散;張大媽用布頭蓋住剪刀,說“彆讓花瓣粘在刀刃上,剪布該打滑了”。

風停後,大家坐在花樹下分享手作。王大爺把“彩蛋石頭”擺在石桌上,排成圈像串小燈籠;張大媽給每個人發了塊布頭,說“回去縫個小口袋,裝香包正好”;李淑琴教大家編蝴蝶結,石蛋學得最認真,卻把紅繩係成了死結,氣得他直跺腳,引得老三咯咯叫。

楊永革突然提議:“咱們把做好的物件掛在海棠樹上吧,讓樹也嘗嘗春天的味兒。”大家都覺得主意好,石蛋的紐扣手鏈掛在細枝上,像串會發光的果子;張大媽的布頭花瓣掛在樹杈上,風一吹像隻隻小蝴蝶;李淑琴的香包掛得最高,香氣隨著風飄得老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硯田的陶罐已經埋進土裡,上麵插了根海棠花枝當標記。“秋天挖出來時,說不定花枝都長成小樹了,”他拍了拍手上的土,“到時候咱們就在這樹下喝酒,讓新長的小樹也聽聽咱們說話。”

太陽偏西時,手作集漸漸散了。每個人的籃子裡都多了新物件:李淑琴的竹籃裡有“彩蛋石頭”和布頭;楊永革的藤筐裡有香包和毛線襪;張大媽的木匣裡多了串紐扣手鏈;石蛋抱著“麻花籃”,裡麵裝滿了撿來的花瓣和石頭;周硯田的陶罐雖然埋在了土裡,卻收獲了滿肚子的期待。

“下周還來不?”石蛋舉著籃子問,花瓣從破洞裡漏出來,落在他的鞋上。

“來!”楊永革扛起竹篾,“我教你們編竹蜻蜓,能飛老高。”

“我帶新采的艾草,”李淑琴拎著竹籃往家走,“該做端午的香囊了。”

夕陽把海棠樹的影子拉得老長,樹上的手作物件在風裡輕輕晃,像掛滿了春天的秘密。李淑琴回頭望了眼,突然覺得這手作集比任何集市都動人。

春日手作的意義從來不是物件多精巧、多值錢,而是有人願意陪你蹲在花樹下撿花瓣,教你編歪歪扭扭的竹籃,用塊碎布頭換你的香包,就算手作粗糙得不像樣,也能當成寶貝。這些沾著草木香的瞬間,就像剛發芽的種子,看著不起眼,卻在心裡紮了根,把平凡的日子都養得綠油油的,帶著股說不出的生機。

至於秋天的海棠花酒會不會香醇、新長的小樹能不能活?誰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隻要這群人還能聚在海棠樹下做手作、聊閒天、盼著下一次相聚,就算花瓣落了、竹篾斷了、紐扣丟了,也會笑得像孩子一樣開心。因為最好的手作,從來不是完美的成品,而是身邊那群能陪你“浪費”春光的人啊。

社區的炊煙慢慢升起來,混著海棠花的香飄向天空。楊永革在儲藏室削竹篾,新劈的篾條在燈下泛著青光;張大媽坐在縫紉機前,把換回來的布頭拚成小口袋;李淑琴把“彩蛋石頭”擺在窗台上,月光照在上麵,笑臉像在眨眼睛;周硯田給雞窩旁的海棠花枝澆了點水,老三蹲在旁邊,盯著土裡的陶罐出神;王大爺坐在燈下畫石頭,馬克筆在鵝卵石上畫出朵小小的海棠花,像藏了個春天在裡麵。

石蛋趴在窗邊,手裡攥著顆紐扣,看著外麵的海棠樹。他突然覺得,這個被花瓣、竹篾、布頭和笑聲填滿的春天,成了心裡最軟的念想,比任何手作都珍貴,比任何風景都難忘。

喜歡鏡頭裡的單身舞步請大家收藏:()鏡頭裡的單身舞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隻想打獵養嬌妻,你讓我稱帝? 貧女修仙,我的背包能複製靈石 天驕錄 重生1878:美利堅頭號悍匪 鬥破,我的女主們不對勁 在港城搞事業,她比男人還野 帶著破爛係統遠航 葬天碑主 我在古代偽裝成半老徐娘 穿越三國之扶持漢獻帝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