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社區“團圓長卷宴”與流年裡的永恒詩篇_鏡頭裡的單身舞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鏡頭裡的單身舞步 > 第50章 社區“團圓長卷宴”與流年裡的永恒詩篇

第50章 社區“團圓長卷宴”與流年裡的永恒詩篇(1 / 2)

第五十章:社區“團圓長卷宴”與流年裡的永恒詩篇

大寒這天,社區的老槐樹落滿了雪,枝椏上掛著的紅燈籠被凍成了冰疙瘩,李淑琴正踩著梯子往燈籠裡換ed燈串。“以前點蠟燭怕燒著,現在用這個,亮堂又安全,”她用凍紅的手指按亮燈串,暖黃的光透過冰殼滲出來,像裹了層蜜糖,“等會兒大家來了,看著就喜慶。”

樹下的空地上,楊永革正指揮著幾個年輕人搭棚子。棚頂用的是去年秋收時的帆布,藍白條紋上還沾著點稻殼,他往帆布邊緣係了圈紅綢帶,風一吹,綢帶在雪地裡劃出紅痕,像條流動的河。“這叫‘四季棚’,”他拍了拍帆布上的稻殼,“春天擋雨,夏天遮陽,秋天擋風,冬天……就當看著暖和。”

石蛋抱著個巨大的卷軸跑進棚子,卷軸是用舊報紙糊的,外麵裹著層塑料布防雪。“這是我畫的‘團圓圖’,”他解開塑料布,報紙卷展開來,上麵畫著歪歪扭扭的小人:李淑琴在剪窗花,楊永革在編竹籃,張大媽在包餃子,周硯田在喂雞,王大爺在曬太陽,每個人的頭頂都飄著朵雲,雲上寫著“在一起”。

張大媽拎著個食盒穿過雪地,食盒裡是剛蒸好的年糕,黃澄澄的年糕上點著紅點,像撒了把小太陽。“我淩晨三點就起來蒸了,”她把食盒放在臨時搭的長桌上,桌麵是用幾塊木板拚的,接縫處墊著舊毛巾防漏,“這年糕得趁熱吃,涼了就硬了,像咱們這把老骨頭。”食盒底層藏著包紅棗,是準備給年糕加甜味的,棗子上還沾著點蒸籠的水汽。

周硯田抱著個陶甕走來,甕裡是釀了整整一年的青梅酒,他在甕口係了根紅繩,繩尾拴著顆玻璃彈珠,是從石蛋的紐扣手鏈上掉的。“這酒埋在海棠樹下三百六十五天,”他往雪地裡挖了個小坑,把陶甕嵌進去,周圍堆上鬆針保溫,“我爹說,年酒要沾足四季的氣,喝著才夠味兒。”老三跟在他腳邊,脖子上的紅繩辮係著個小鈴鐺,鈴鐺上裹著層棉花,是怕凍著響不起來。

王大爺被兩個孩子攙扶著走進棚子,他懷裡揣著個布包,裡麵是本泛黃的相冊。“這是我攢了十年的照片,”他打開布包,相冊封麵已經脫線,裡麵貼著些邊角卷起的照片:春日手作集的香包,夏夜納涼會的螢火蟲,秋日豐收會的南瓜,冬日故事會的爐火,還有張去年除夕的合影,每個人都笑得眼睛眯成縫,背景是漫天的雪。

李淑琴的竹籃裡裝著四季的“信物”:春天的海棠香包,夏天的艾草繩,秋天的辣椒串,冬天的烤紅薯皮。她把這些物件擺在長桌中央,擺成個圓形,說“這叫‘四季團圓’,少了哪個季節,都不算完整”。竹籃底還壓著張紙條,是她寫的菜單,上麵列著十二道菜,每道菜名前都標著季節:“春·薺菜豆腐”“夏·薄荷涼粉”“秋·板栗燒雞”“冬·蘿卜燉肉”。

今天是社區成立十周年的日子,也是這群老人相識的第十年。李淑琴半年前就開始籌備這場“團圓長卷宴”,規矩隻有一條:每個人帶道最能代表自己的菜,菜裡要藏著個關於“在一起”的故事。公告欄上的通知是大家一起寫的,用紅漆寫著“十年了,回家吃飯”,旁邊畫著個冒著熱氣的飯碗。

菜一道道擺上桌時,雪突然停了。楊永革帶來的是“野栗燜雞”,雞肉燉得酥爛,栗子麵得像豆沙,他往菜裡埋了顆柏樹枝,說“這是部落的規矩,吃飯時見點綠,來年不缺米”。他的故事藏在雞肚子裡——雞是周硯田的老三生的蛋孵的,孵蛋時用的棉絮,是張大媽的舊棉襖拆的。

張大媽的“白菜餃子”擺得像朵花,餃子邊捏成波浪形,每個餃子裡都包了顆紅棗。“這叫‘棗到福到’,”她給每個人夾了個,筷子碰到碗沿發出輕響,“十年前我第一次來社區,就是吃的李淑琴的白菜餃子,現在輪到我給大家包了。”她的故事在餃子餡裡——白菜是李淑琴種的,麵粉是王大爺從鄉下捎的,擀麵杖是楊永革用槐樹枝做的。

周硯田的“雞肝醬”裝在個粗瓷碗裡,醬色的雞肝上撒著點香菜,香菜是從他的小菜園摘的,沾著點泥土。“這醬得用三年的老雞肝才夠味,”他往每個人的碟子裡舀了點,“老三今年正好三歲,下的蛋孵了小雞,雞肝就留給咱們下酒。”他的故事在醬料裡——用的醋是張大媽醃酸菜剩的,糖是石蛋過年的壓歲錢買的,辣椒是楊永革種的。

王大爺的“紅薯粥”熬得稠稠的,盛在個豁口的搪瓷缸裡,缸身印著“勞動最光榮”,是他插隊時用的。“這紅薯是我陽台破盆裡長的,”他用勺子攪了攪粥,紅薯塊在粥裡打著轉,“去年秋天差點被老鼠啃了,是石蛋半夜起來趕老鼠,才保住這盆紅薯。”他的故事在粥香裡——柴火用的是楊永革編壞的竹籃,水是周硯田小菜園的井水,糖是張大媽給的。

石蛋的“南瓜餅”烤得有點焦,邊緣黑乎乎的,像塊小炭。“這是我跟著張大媽學的第一道菜,”他把最焦的那塊遞給楊永革,“去年烤糊了,楊大哥說焦的地方最甜,今年我特意多烤了會兒。”他的故事在南瓜裡——南瓜籽是去年豐收會留的,麵粉是李淑琴給的,油是王大爺炸辣椒油剩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淑琴最後上桌的是道“四季湯”,湯裡飄著白菜葉、南瓜塊、紅薯丁、紅棗,盛在個砂鍋?,砂鍋底有個小破洞,是用玉米麵糊住的。“這湯裡啊,”她往湯裡撒了把香菜,“春天的菜,夏天的瓜,秋天的薯,冬天的棗,加在一塊兒,就是咱們這十年。”她的故事在湯鍋裡——鍋是楊永革從林場捎的,火是石蛋劈的柴,水是周硯田打的井,連蓋鍋的布,都是張大媽的舊圍裙改的。

酒過三巡,楊永革掏出個布包,裡麵是他編了十年的竹籃,籃底刻著每個人的名字,李淑琴的名字旁邊多了個小小的“福”字,是他偷偷刻的。“部落裡有個規矩,”他把竹籃放在長桌中央,“十年的朋友,就是家人,這籃子裝過咱們的笑,裝過咱們的淚,以後啊,就裝咱們的日子。”

張大媽從縫紉機抽屜裡翻出塊布,是她用十年的碎布頭拚的,上麵繡著老槐樹,樹下坐著五個小人,正是他們幾個,小人的手裡都牽著根線,線的另一頭連在一起,打了個大大的結。“這叫‘同心結’,”她把布鋪在竹籃裡,“我縫了整整一百天,每天縫一針,想著咱們在一起的日子。”

周硯田拿出本相冊,是他給老三做的“家族譜”,裡麵貼著老三從破殼到當奶奶的照片,最後一頁貼著張紙條,是石蛋寫的:“老三的孩子叫小團,小團的孩子叫小圓,團團圓圓。”他把相冊放在拚布上:“動物比人長情,它記著咱們的好,咱們也得記著日子的好。”

王大爺掏出個鐵皮盒,裡麵是他攢了十年的鵝卵石,每塊石頭上都刻著個日期,最新的那塊刻著今天:“1月20日,十周年。”他把石頭倒進竹籃,石頭碰撞發出“叮叮當當”的響,像在唱首老歌:“這些石頭記著咱們每一次聚會,哪次吃了餃子,哪次喝了酒,比我的記性準。”

石蛋把他的“團圓圖”鋪在竹籃旁邊,然後從兜裡掏出顆牙齒,是他昨天剛掉的,用紅布包著,比上次那顆大了不少。“這顆牙掉在社區,”他把牙放在相冊上,“楊大哥說,等我換完所有的牙,咱們就能再過十年。”

李淑琴最後一個拿出物件——是把用了十年的剪刀,刀刃上有個小缺口,是去年剪窗花時崩的。她用剪刀把每個人的紅綢帶剪了一小段,然後係在一起,打成個結。“這叫‘不斷結’,”她舉起結子,紅綢帶在燈光下泛著光,“日子就像這綢帶,看著要斷了,係個結,又能接著走。”

陶甕裡的青梅酒被倒進粗瓷碗,酒液帶著淡淡的琥珀色,杯壁上掛著細密的水珠。楊永革提議每個人說句對未來的話,話要埋在老槐樹下,明年此時挖出來聽。

“我想看著石蛋換完所有的牙。”李淑琴先開口,聲音有點啞。

“我想教石蛋編個能裝下十年記憶的竹籃。”楊永革接著說,舉起了酒杯。

“我想給每個人再做十年的鞋墊,直到眼花得看不見針。”張大媽的眼眶紅了。

“我想看著老三的子子孫孫住滿整個雞窩。”周硯田笑了,老三似懂非懂地“咯咯”叫了兩聲。

“我想曬夠三千六百五十天太陽,每天都看著你們。”王大爺的聲音透著顫。

“我想……我想永遠跟大家在一起,不管換多少顆牙。”石蛋的聲音被眼淚泡得軟軟的。

大家把寫著願望的紙條塞進個玻璃罐,楊永革在罐口係了根紅綢帶,然後親手把罐子埋在老槐樹下,上麵蓋了塊刻著“十年”的石頭,是王大爺昨天磨的。

雪又開始下了,落在棚頂的帆布上,發出“簌簌”的響,像誰在輕輕拍手。石蛋的“團圓圖”被大家輪流拿著看,每個人都指著畫上的自己笑,笑出了眼淚,眼淚落在雪地裡,砸出小小的坑,很快又被新雪填滿。

李淑琴看著眼前的一切,突然覺得這十年,就像這桌上的湯,剛開始清清的,加了點肉,添了點菜,熬著熬著,就成了稠稠的一鍋,分不清哪是菜,哪是肉,隻知道混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味。


最新小说: 邊軍悍將:從娶洋媳婦開始 穿成真千金,掙億點錢怎麼了? 呼吸就能變強:我在修仙界開掛 穿成惡雌,反派大佬個個想要我命 詭異入侵?我能看透一切規則 顏值主播,京圈滬上大佬爭榜一 讓你當書童,你成大夏文聖 重生魔帝,開局騙女帝下界雙修! 我和女書記醉酒後,從此平步青雲 穿成病弱炮灰後隻想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