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蔣南耀再度來到理財公司,楊婷婷熱情接待了他。當然,葉蕾師妹自然還是小跟班。
“沈總在嗎?”
楊婷婷解釋道:“沈總今天去政府部門開項目建設會議了,但他交代我了,聽從蔣總您的安排。我這邊給您準備了臨時的辦公室,我先帶您過去看看。”
蔣南耀愕然,來之前他還不太確定沈見新的邀請裡是不是存在客套的成分,現在連辦公室都準備好了,看來是玩真的。
他跟著楊婷婷來到臨時給他準備的辦公室,因為理財公司是新裝修的,且裝修的比較不錯,這間預留的管理辦公室看起來挺不錯的。
蔣南耀打量了辦公室了一眼,點頭道:“楊總助費心了。”
“應該的,蔣總還有什麼吩咐?”
“談不上什麼吩咐,楊總助有時間的話,坐下聊會兒,給我介紹一下公司情況。”
“好,我去拿點資料,您稍等。”
楊婷婷是有準備的,他整理了一下沈見新目前的在營業務和部分規劃,形成文件,然後拿給蔣南耀看,並在一旁隨時準備講解。
蔣南耀剛看文件前頭的理財公司經營狀況,眉頭就越看越深了。
沈見新昨天勾起了他的興趣,主要還是對於沈見新這個人的興趣。於是回去之後,他打聽了一下沈見新的情況。這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年輕人居然這麼出名,幾乎算是如今魔都商界的風雲人物了。
難得的是,按照道理這麼年輕就取得如此成就的人,應該誌得意滿才是,但昨天兩小時的對談,蔣南耀幾乎沒有感覺到任何鋒銳的地方。
現在,他看到了沈見新的業務規劃,以及一些敏感的數據。他的第一感受是,沈見新經營的太成功了,而他的規劃也是有的放矢。但同樣的,他也看出了很嚴重的問題。
他看著文件問道:“理財公司的銷售數據確定沒有誤差嗎?”
楊婷婷點頭道:“我平時在這邊比較多,每天彙總我都有看,這些數據都是準確的。”
蔣南耀之所以有這一問,是因為數據有些脫離他對國內的理解了。
理財公司在短短一周時間裡,攬金規模接近三個億,無論是按照國內目前的人均收入還是人均gdp,這個數字都太誇張了。
按照沈見新開出了利息回報,三個億一個月的利息就是三百多萬。
國內開什麼公司一個月能掙三百萬?
原來沈見新昨天那句“恐將萬劫不複”一點都不誇張。
他又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對於理財集資的規模,沒有定計劃嗎?這些資金都是有高額成本的,有時候錢多了未必是好事。”
楊婷婷回答道:“這個沈總並沒有說明,我也不是很清楚。我知道的情況是,公司在浦東拿了塊地,準備建商業街,需要很多資金。這個在文件的後麵有提及。沈總今天去參加的會議,也是關於這塊地什麼時候動工的問題。”
蔣南耀暫時停止了提問,準備把文件看完再說。
21萬方的浦東地塊,對於蔣南耀這種就職於華爾街金融公司的人來說,並不是什麼誇張的數字。
他對國內的印象,雖然這些年也保持著信息溝通,但基本認知還處於自己生活那二十來年的感受。這種感受導致他對於國內土地的印象,直觀判斷就是不值錢。
但精英之所以是精英,與常人不同之處就在於他能用智慧克服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