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且有可能是極端完全相反的兩麵。比如外界和領導們對於理財公司乃至沈見新這個人的定性。
這可以是為建設浦東項目合法的籌集建設資金,而沈見新是響應政府號召的實乾企業家。
也可以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滿足個人驕奢淫逸,對群眾的財產安全產生了極大隱患。
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個人,關鍵隻有一個,解釋權在誰手上。
曆史早就告訴過沈見新,是非功過從來不是曆史評的,而是擁有解釋權的人書寫的。
尤其是商人,好或者壞,名聲可能一夜傾覆。
對於目前的局勢,他重新複盤之後,發現正處於關鍵節點。
他不知道自己被邊控的消息,明天會不會不脛而走,然後引起更多的猜測,乃至發生擠兌贖回事件。
如果是這樣,那看來是有人想要把他往死裡整。
但這種事情,現在發生的話,他還能將股票變現,全額賠付。
雖然一切等於推倒重來,但至少人不會出事。
可這樣的話,他是絕不甘心的。如今股票漲勢正好,理財公司也很紅火,浦東的地價眼看著就要節節攀升,他怎麼可能輕易的放棄這一切。
可如果繼續向前,等到他的資金漸漸變成水泥鋼筋,到那時候一旦市場出現極大負麵,發生擠兌的話,那他連退一步的機會都沒了。
這個問題他之前是沒有想過的,因為他覺得自己抱上了陸長明的大腿,在浦東項目失敗之前,陸長明肯定能罩的住他。
但現在,他發現自己好像陷入了鬥爭之中。
鬥爭是殘酷的,而最先犧牲的,可能就是他這樣的商人。
另外一點,工程的事情,他肯定給人留下了吃獨食的印象。那麼一旦他成為靶子,肯定有很多人願意踩上一腳。
所以目前的兩條路,退一步一無所有,進一步可能身死道消,兩條路都不好走。
雖然情況可能沒有那麼嚴重,但他不得不防。
有沒有第三條路呢?
思來想去,還是要看陸長明的態度,這很關鍵。
而決定陸長明態度的,那隻能是沈見新自己。
所以他現在要麵對的,不僅是如何與那些水麵下的陰謀家博弈,還有怎麼跟陸長明博弈。
第二天,沈見新沒有再去市公安局詢問,也沒有去找陸長明,而是下令理財公司開始限售理財產品,每天限售100萬額度。
接著,他讓林景輝把工地的工人撤了,暫時停工。
而他自己,股市一開盤就跑去上交所大戶室,直到收盤之後才出來,一連三天都是如此。
而就在這三天裡,魔都市麵上開始有流言傳出,沈見新出事了,他在機場被公安帶走了。
這個消息也不知道誰傳出來的,然後就像一顆炸彈一樣砸在魔都老百姓的心中,特彆是那些買了理財產品的人。
到了第四天,天蒙蒙亮之時,理財公司還沒開門,門口就圍滿了人。都是得知沈見新被帶走,害怕資金出問題的客戶。
上午8點理財公司的員工前來上班,看到門口的陣仗嚇了一跳。
有人喊道:“聽說你們老板被抓了?有沒有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