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完音像公司,陳曉紅留在了廣州,負責交接這家公司,順便學習。鄭磊等人依然留在這邊,完成自己的保護任務。
而蔣南耀則是被邀請到省府開了一次座談會,接著又回到鵬城繼續落實投資談判。
隨著某個午夜的鐘聲響起,91年正式成為曆史,時間來到了92年元旦。
沈老板的任務是要在年前敲定投資,所以已經磨了不少來回的談判,蔣南耀決定提提速。
就在元旦過後,他向鵬城方麵遞交一份規模龐大的投資計劃書。
這份計劃書是在鵬城城市規劃的基礎上,在未來新城區的區域內,打造一個商業中心、一個高新產業園,以及若乾高端樓盤的計劃。
而單是這個商業中心,就涵蓋了大型商場,寫字樓、高級酒店等等很多設施。
反正這份投資計劃書的規模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龐大,而最終的投資規模可能遠遠不止五十億。
而在計劃書的最後,有一份彙豐銀行出具的資產證明。這份文件證明了該投資主體的資產實力。
上麵羅列了該公司在境外資本市場的持倉價值高達十多億港幣。並且彙豐銀行還公布了對於該公司高達十多億港幣的授信。
當然了,彙豐銀行對於貸款授信已經全部用完的事隻字不提。
反正誰花錢就給誰辦事,這是西方資本的一貫嘴臉。
但對於剛跨入92年的鵬城政府而言,彙豐銀行出具的這份證明是很有效力的。
或者說,國內有幾家公司可以讓這樣的外資大銀行給你出具這種證明?
這無疑就是一種實力的展現。
政府方經過討論,原則上同意這份投資計劃。
本質上是同意這份計劃附帶的土地需求以及相關優惠政策。)
緊接著,下一步談判中,蔣南耀展露了海外投資者的獠牙,進一步的得寸進尺。
又或者說,他不得不這樣做。新東公司目前根本沒有那麼多錢支付土地轉讓金,哪怕它已經很優惠了。
他提出了三年分期付款的計劃,鵬城方麵的應對是分期拿地分批開發。
關於這一點,其實雙方已經拉扯很久了。鵬城對於這麼大投資規模一直心存疑慮。
口號可以喊,大家都樂見其成。但真要執行時,他們希望投資方慢慢來,一步一步走。這樣哪怕到後麵崩了,這個雷也小一點。
但蔣南耀始終堅持,這是一攬子投資計劃,是一張宏偉的藍圖。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大最好。
可問題是,一直堅持往大了搞的蔣南耀,在真刀真槍要付錢時,卻縮了下去,想要擠豆芽似的慢慢付。
這其實讓參與談判的官員們心裡很犯嘀咕,如果連土地轉讓金都付不出,那怎麼能保證可以投資數倍於土地款的錢來開發呢?
就這樣又拉扯了一周時間,雙方幾乎進入了明牌對壘。
鵬城方麵知道蔣南耀想一口吃下大量土地,但又不想一次性掏那麼多錢。
而蔣南耀也知道市報省報都上了好幾次,上上下下都在關注這次投資,各方麵都希望這筆大投資能夠落地。
因為某些原因,雙方都沒有在公開場合談及魔都的新東公司和沈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