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夏妍還在胡思亂想的時候,她們已經到了書院門口。
聽到外麵駕車的娘子稟告書院到了,母女二人這才相攜著下了馬車。
剛下馬車,就聽到了嘈雜的聲音。
順著聲音望去,遠遠的能看到山門口擠著的密密麻麻的人群。
自古江南都是文風盛行之地,古代尤甚。
即使北燕國隻是個架空朝代,那也不例外。
而且夏家雖然分家了,但夏妍的祖母關係離主支不遠,因此她們即使分家,也被分到了不錯的地方。
夏妍她們家現在就處於府城,叫江寧府。
而江寧府的知府,現在還不是原主記憶中的林知府。
北燕國的官員是三年一任,原主記憶中林知府被調派到江寧府當知府,已經是二十年後的事情了。
正好那時候原主二十七歲,夏榮二十四歲,陳青青比夏榮大一歲,是二十五歲。
陳青青二十五歲考中進士那一年,林知府正好調任到江寧府,陳青青也是在那個時候和林知意勾搭上的。
至於林知意,現在還沒出生呢。
扯遠了,回歸正題。
因為所處府城,而夏家家底又不薄,因此夏母托了關係,將夏妍送到了江寧府最有名的鶴山書院。
鶴山書院占地極廣,教學也包含了從啟蒙到考中進士科舉入仕的所有班次。
當然,不少人考中舉人之後,也就很少會進書院讀書了。
有門路的人家,可能會為家中子弟尋名師拜師,得到單獨的教導。
要是家中條件不好,那也沒實力再供學習考中舉人之後繼續讀書。
一般這種時候,一部分舉人會選擇直接科舉入仕。
一部分人會選擇自己在家苦讀,或者尋一做夫子的活計,邊賺錢邊供自己繼續往上考。
當然,這些都不是夏妍現在需要關心的問題。
夏妍想著原主對書院的記憶,發現鶴山書院那可謂是人才輩出。
先不說從鶴山書院走出去的多少現在在朝堂坐上大官之人,就單說鶴山書院的眾多夫子,那都不是尋常人能當的。
想林鶴山書院當夫子,至少也是要秀才中的廉生才可以。
而且秀才隻能教需要啟蒙的學子,考過了童試之後,就由有舉人功名的夫子進行教學。
而書院裡貢士和進士也是不在少數,書院的院長更是從朝堂退下來的正二品太子少師。
鶴山書院在整個北燕國,都是排得上號的大書院。
因此不少家裡有點積蓄和人脈的人家,都想方設法將孩子送來鶴山書院求學,以期家裡的孩子能夠有個更好的前程。
即使不能,能多結交一些人脈也是好的。
畢竟能在鶴山書院結交的同窗,說不定什麼時候人家就成了大官。
這才有了今日她們見到的壯觀場麵。
喜歡快穿,我靠功德封神請大家收藏:()快穿,我靠功德封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