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轉瞬之間,六年已過,夏妍也已經十六歲了。
三年前,夏妍參加了鄉試並且考中,如今已經是一名舉人了。
而且上次鄉試,夏妍還是獲得了第一名解元的好成績,喜的夏母和夏父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夏母雖然將夏妍送去了書院,也是期盼著她能走入仕途,擺脫商人的身份。
但是自古以來,科舉考試之難,簡直難以想象!從無數人在科場上屢戰屢敗、折戟沉沙便可窺見一斑。
多少才華橫溢之人,終其一生都未能金榜題名;又有多少人因一次失利而心灰意冷,放棄了追求功名之路。
要想在這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較量中脫穎而出,除了需要具備紮實的學識功底外,還必須擁有堅定的意誌、敏銳的思維以及良好的運氣等諸多因素。可以說,每一個能夠成功通過科舉考試的人,都是曆經磨難、九死一生的佼佼者。
她想的是反正自家不差錢,隻要女兒有一些讀書的天分,又願意繼續考下去,她可以一直供著女兒讀書。
反正以她們家的家業,也不在乎讀書的那些花費。
當然,她也隻是內心期盼著,但真正覺得自己能擺脫商戶身份,還是有些不敢奢求的。
沒想到這兩次的考試,自家女兒給了她這麼大的一個驚喜。
可不是驚喜嗎?
從開始學習到獲得舉人功名,夏妍隻用了六年時間。
而且每次都是第一名,這讓夏母欣喜之餘,也有些不敢置信。
在震驚過後,則是對這個女兒更加的看重。
對於夏妍的要求,可以說是有求必應。
要不是夏妍的芯子裡是一個成年人的靈魂,換成一個真正十來歲的孩子,說不定早就飄了,哪裡還能將心思放在學習上。
…………………………………………………………………………………………………………………………………
言歸正傳,在夏妍剛考中舉人的時候,夏家可真真是熱鬨了好長時間。
就連已經分家跟著嫡長女過的祖母,都時時過問,還派人送來了不少禮物。
當時要不是夏妍年齡還小,夏家來說親的人,可是要連夏家的門檻都踏破的。
不過也有一些不講究的人家,夏妍當時才十三歲,就迫不及待的找媒人來說親,想要早早將這個金龜婿給定下來。
畢竟任誰都能看出來,夏妍的實力不容小覷,未來可期。
想要早早投資,等夏妍將來混出個頭,她們也能沾點光。
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尤其是和夏家一樣的商賈之家。
雖說商賈之人能科考,但真正能考中的,那都是鳳毛麟角。
現在眼下有個合適的人選,大家自然都想抓住機會。
當然,夏母夏父自然是不可能答應的,因此很乾脆的就回絕了那些人。
夏妍本來以為說親的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了,沒想到時隔三年,又被舊事重提。
……………………………………………………………………………………………………………………………
這天,夏妍剛從學院回到府裡,就被人告知,夏母正在前院等她,讓她回來之後去前院。
對此夏妍倒沒有什麼詫異的。
因為自從夏妍七歲的時候,就搬到了前院和夏母一同居住。
雖然大多數時候夏母不會讓人來叫她,但也不是沒有過。
因此夏妍也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對,隻以為又是家裡生意上的事情,夏母要跟她商量。
雖然夏妍已經走入了科舉仕途,夏母已經不準備將家裡的產業交給她打理。
但因為夏妍時不時都能提出一些建議,使得夏家這些年的產業逐步擴大。
現在夏母手裡的產業,已經能趕上分家前祖母的家產了。
這可是非常恐怖的一個增長了。
要知道當時祖母的女兒不少,夏母雖然是嫡次女,但我隻分到了一成多的家產。
在夏妍的出謀劃策之下,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夏母就已經將當初分到的家產發展到和原來的總和差不多,這讓夏母怎麼不驚訝,怎麼不欣喜。
因此,即使平時不會拿生意上的事情去打擾夏妍,但如果涉及到一些發展上的重要變革時刻,還是一直和夏妍商量的。
這次夏妍還以為也是這樣。
沒想到來到夏母的書房,夏父也在。
兩人看到她的到來,眼睛齊刷刷的一亮,看的夏妍感覺毛毛的。
夏父朝她招了招手,“妍兒,快過來看看。”
夏妍看兩人這樣子,總有些不好的預感,不過還是乖乖的走了過去。
朝著桌麵看去,隻見厚厚的一疊畫像放在上麵,夏妍看到第一張,赫然是一個小公子的畫像。
看到這裡,夏妍哪裡還有不明白的,第一次有了被催婚的感覺。
“妍兒,你現在也不小了,我和你父親想著先給你定下親事,等過兩年再成婚,你看看怎麼樣?”
還不等夏妍回答,夏母和夏父就已經興奮的介紹了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你看看這個,這是你林姨母的兒子,比你小一歲,今年剛剛及笄,他們家和咱們家門當戶對,這孩子我們都見過,很是不錯。”
“還有這個,這是縣丞家的小兒子,跟你同歲,也是個不錯的孩子。”
“對了,還有這個,這個雖然家境不好,但長相出眾,家庭氛圍很好,我兒仙人之姿,主君要個好看的也無可厚非。”
“…………”
夏妍還沒來得及說什麼,就被兩人拉著給介紹了一通。
看著那些畫像,夏妍頓時感覺頭暈腦脹。
主要是現在的畫,怎麼說呢,畫的就挺抽象的。
至少夏妍自己看著這些畫像,完全想象不出來真人長什麼樣。
她雖然不介意結婚,但起碼也不能是連人都沒見過,就直接定下了吧。
看著父母期待的目光,夏妍想了想,這才說道。
“母親,父親,孩兒現在才十六歲,還小呢,而且孩兒想參加今年的會試,現在實在沒時間去相看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