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大學之後,楚希文和楚希安姐弟兩人,就都投入了各自忙碌的學業之中,兩人可能很久都見不了一次麵。
雖然是在同一個學校,但是他們都在忙各自的事情,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著,有時候可能一個月也見不了幾次麵。
楚希安選擇的是機械方向,因為他本來的工作就是從事這一方麵的,並且他這些年也一直沒有停下來學習。
楚希文偶爾給他透漏出來的知識,雖然不多,但也是超過這個時代的。
再加上那本筆記上的一些重要知識。
因此,才剛剛進入大學校園的楚希安,就已經遠遠超過了同班同學,成為了各個老師眼中的好苗子,被著重培養。
在彆人還僅僅隻是學習理論的階段,他就已經在學習更深入的課程,還能時不時上手試驗。
這時候的國家太缺人才了,碰到這樣一個好苗子,教授們自然都是見獵心喜,恨不得一股腦將自己的知識傳輸給他。
楚希安每天忙的腳不沾地,痛並快樂著。
楚希文這邊也是跟楚希文差不多的情況,她雖然以前沒有接觸過這方麵的知識,但很多時候知識都是相通的。
再加上她遠超這個世界之人的精神力和後世的眼光,因此楚希文學什麼都很快,並且還能夠舉一反三。
很快,她也成為了眾位教授眼中的香餑餑,和自己的弟弟享受到了一樣的待遇。
……………………………………………………………………………………………………………………………
在這樣忙碌的生活中,時間過得很快。
到了大三的時候,楚希安已經跟著教授進入了一些重要的實驗室。
而彼時的楚希文,也早已經進入實驗室一年了。
雖然兩人研究的是不同方向,但也時不時的就會有合作。
在生活中他們是姐弟,在工作中又是合作夥伴。
這不,兩人就共同參與了激光測速儀的研製之中,並且都取得了不小的收獲。
很快,兩人大學畢業,因為在校期間成績拔尖,表現出眾,又有諸多獎項,兩人雙雙被保研。
被保研之後,他們又繼續留在本校讀研究生。
忙碌仿佛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不過卻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大家都想為這個國家做一些什麼出來。
這不,很快姐弟兩人就又一起進入了一個新的研究項目,403核潛艇項目。
早在五十年代,我國就在老大哥的幫助下,開啟了核潛艇的項目。
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在1970年的時候,我們第一艘核潛艇——長征1號這才正式麵世。
不過第一代也有著諸多的不足,後續國家自然是沒有放棄這一方麵的升級換代。
這不,楚希文姐弟兩人此次進入的項目組,就是403核潛艇項目。
彼時,兩人已經不再是實驗室中可有可無的打雜人員,兩人都已經是可以挑起一些大梁的存在。
與此同時,他們現在也是可以帶學生的人。
兩人義不容辭,都在儘力不斷地為國家培養著人才。
403核潛艇項目成功之後,姐弟兩人也終於有了喘息之機。
這時候的姐弟兩人,已經從國防大學博士畢業,進入了研究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