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3日,淩晨3點半。
京滬警備司令部作戰室內,燈火通明。
熬了大半夜,眼窩深陷卻精神亢奮的張冶中將軍,握著電話聽筒的手不自覺的用力。
他剛剛向所有前沿部隊下達了最終的攻擊命令,隻待0500時,在拂曉前的黑暗掩護下,就給虹口的鬼子來個雷霆一擊。
然而,聽筒裡傳來的聲音,卻像一盆冰水,兜頭澆下。
“張司令官!”電話那頭的男聲語氣冰冷而急促,“再重複一次,停止一切攻擊行動,原地待命,等待通知,不得有誤。”
“什麼?不許進攻?!”張冶中幾乎以為自己聽錯了,又急又怒,連忙失聲反問,“部隊已經全部就位,箭在弦上,現在停止……”
“這是命令!”對方粗暴地打斷了他,加重了語氣,“立刻執行,不得延誤。”
話音未落,聽筒裡便傳來了忙音——電話被那頭毫不留情地掛斷了。
張冶中握著“嘟嘟”作響的話筒,僵在原地,臉色由紅轉青,再由青轉白。
憋屈!憤怒!
早不說,晚不說。
偏偏在大軍枕戈待旦,刀鋒即將劈出的最後一刻。
他猛地一拳砸在厚重的橡木辦公桌上,震得茶杯跳起,茶水四濺。
急火攻心之下,他的臉漲得通紅,額角青筋暴跳。
“混賬!混賬啊!”
但軍令如山。
張冶中痛苦地閉上眼睛,深吸幾口氣,顫抖著手拿起另一部電話:
“總攻命令…取消,所有部隊…原地待命,重複,取消攻擊,原地待命,等待下一步指示,”
已經進入攻擊出發位置,摩拳擦掌、準備大乾一場的士兵們,如同被兜頭澆了一盆冷水,瞬間懵了。
“怎麼回事?”
“不是要打鬼子嗎?怎麼停了?”
“上麵搞什麼名堂?”
困惑、不解、失望、乃至憤怒的情緒在各個陣地上彌漫開來。
精心準備的雷霆一擊,就這樣莫名其妙地胎死腹中。
閘北分局,臨時指揮部內。
方默合衣躺在行軍床上淺眠,當取消進攻的命令通過電話線傳來時,值班的錢明驚愕之餘,還是輕輕敲響了方默休息室的門。
方默睜開眼,眼中隻有一片了然。
“知道了。”
他平靜地對錢明說:“傳令下去,加強戒備,原地待命。”
擔任參謀的錢明帶著滿腹疑惑退下。
方默重新躺下,嘴角勾起一絲冷笑。
果然來了,西方調停團的“和平曙光”。
上層的幻想,終究要用前線將士的鮮血來買單。
他閉上眼睛,強迫自己休息。
真正的風暴,很快就要來了。
半小時後,張冶中才從混亂的電文和緊急打探中,拚湊出了真相。
約翰國和白鷹國的調停團抵達滬上,再次給了金陵方麵“和平解決”的虛幻希望。
高層擔心,如果此刻由大夏軍隊主動發起大規模進攻,會“授人以柄”,破壞“調停”大局。
虹口,鬼子海軍特彆陸戰隊司令部。
大川內傳七大佐同樣一夜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