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於駐守楊行的鬼子第6聯隊奉命收縮撤退,隔壁第15集團軍所屬的第18軍部隊兵不血刃,重新收複了楊行鎮。
9月1日,眼見側翼壓力巨大,且旅團長陣亡、一個主力聯隊被打殘,士氣低落,殘存的第5旅團部隊乾脆進一步放棄了看似堅固的吳淞鎮,全部龜縮回長江邊的登陸場核心區域,依靠海軍艦炮庇護。
奉命“反攻”吳淞鎮的第88師孫師長,原本還擔心會是一場硬仗,結果卻發現鬼子早已人去樓空。
他的部隊幾乎是“輕鬆愉快”地開進了已成廢墟的吳淞鎮,算是撿了個天大的便宜,順利“收複”失地,完成了張冶中之前下達的“死命令”。
這一切,都無聲地抽打著嘴硬的鬆井大將和滬上派遣軍的臉麵。
捷報傳來,金陵方麵也啞火了。
本來有人打了小報告,說方默一槍不開,就放棄了吳淞口灘頭陣地和吳淞鎮。
軍政部在陳石叟的授意下,本來準備辦方默一個臨陣脫逃,作戰不利的大帽子,再給張冶中來個擅離職守、指揮不利、識人不明的罪名,把這倆人都弄下去。
到時候他自己做這個滬上前敵總指揮。
結果,方默全殲鬼子一個聯隊、陣斬少將旅團長的捷報,如同一個響亮的耳光,結結實實地扇在了所有醞釀此事的人臉上。
這還怎麼彈劾?
難道要說方默“作戰不力”到能一口氣吃掉鬼子四千多人?
難道要說他“臨陣脫逃”到把鬼子少將的腦袋都“逃”下來了?
這要是說出去,恐怕先被全國民眾的唾沫星子淹死的是他們自己。
緊接著,第88師順利收複吳淞鎮的消息傳來,更是讓金陵方麵徹底啞火。
雖然明眼人都知道這其實是鬼子主動收縮,88師撿了個便宜,但畢竟收複失地是實打實的功勞,賬還是要算在部署反攻的張冶中和實際承擔主攻任務的方默頭上。
這下,連最後一點借口都找不到了。
更讓金陵方麵頭疼的是,消息根本捂不住。
滬上的各大報紙,如《申報》、《新聞報》等,立刻用最大號的鉛字,最醒目的版麵,連篇累牘地報道這場吳淞大捷。
“大夏之虎再顯神威,方默旅長全殲倭寇一個聯隊”
“開抗戰之先河,方默將軍陣斬鬼子少將旅團長”
“滬上健兒揚我國威,倭寇膽寒”
儘管鬼子方麵拚命否認,聲稱第68聯隊隻是“轉進”,片山少將是“失足落水”,但方默這邊展示的證據太硬核了。
尤其是那被炮火熏燒得隻剩一小節的旗杆和被護旗中隊燒的隻剩下殘破布條的聯隊旗,以及片山理一郎完整的將官軍刀、呢大衣、領章、軍官證等物件。
這些鐵證,通過報紙的照片清晰地呈現在全國民眾麵前。
一時間,舉國沸騰。
但方默卻沒飄。
9月2日,鬼子第3師團步兵第29旅團以及獨立重炮第10聯隊在吳淞口登陸。
算上之前剩下的第6聯隊,21旅當麵的鬼子已經達到萬人,並且擁有超過60門的身管火炮,其中包括24門150mm榴彈炮。
方默知道,接下來的戰鬥將更加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