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清晨。
薄霧尚未散儘,鬼子的第一波試探性進攻就開始了。
伴隨著九二式步兵炮的零星炮擊,四個緩慢移動的鐵皮盒子,晃悠悠地出現在江灣外圍陣地的視野裡。
九四式超輕型坦克裝甲薄、火力弱,甚至沒有一人高,被戲稱為“豆戰車”。
但在缺乏有效反坦克武器的步兵麵前,它依舊是難以撼動的鋼鐵怪物。
戰壕裡,剛剛被任命為代理指揮官的孟煩了,舉著望遠鏡,手心有些冒汗。
他知道,在平原野戰而不是巷戰中,缺乏戰防炮的步兵對付這種坦克極其困難。
燃燒瓶和集束手榴彈必須等到坦克開到極近的距離才能發揮作用,那意味著巨大的傷亡。
“他娘的,這鐵王八可真膈應人……”孟煩了啐了一口,腦子飛快轉動,思考著應對之法。
就在這時,他驚訝地看到,兩名21旅的士兵,扛著一杆長得離譜、槍管粗得嚇人的“大槍”,貓著腰,飛快地運動到了一處預設的射擊陣位上。
那槍的長度,快趕上京城茶館裡,說書先生口中的青龍偃月刀了!
接著,他看到裝填手從攜帶的彈藥箱裡,抱起一枚粗壯得如同女人小臂般的黃澄澄的子彈,費力地塞進槍膛。
孟煩了看得眼睛都直了,嘴巴張得能塞進一個雞蛋。
“我滴個乖乖……這、這他娘也是槍?!”
隻見約三百多名鬼子兵,悄無聲息地散開成散兵線,開始向前推進。
這第11師團,不愧是鬼子的常備師團,其官兵戰鬥素養極高。
機槍手迅速尋找合適的掩體,麻利地架起歪把子(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黑洞洞的槍口指向大夏守軍陣地,隨時準備進行壓製射擊。
步槍手們則一手拎著長長的三八式步槍,彎著腰,利用田埂、彈坑、灌木叢等一切可用的地形,敏捷地躍起、短促衝刺、臥倒、再躍起……
他們的動作乾淨利落,配合默契,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暴露在守軍槍口下的時間,不給守軍步槍手輕易瞄準的機會。
而那四輛九四式超輕型坦克,則緩緩地行駛在步兵前方。
&nm機槍不時噴吐出火舌,子彈“噠噠噠”地掃在守軍戰壕的邊緣,濺起一串串塵土,進行著威懾性的射擊。
這一波進攻兵力並不多,隻是一個加強中隊的規模。
但其目的非常明確——火力偵察。
他們試圖通過這種咄咄逼人的壓迫式進攻,引誘大夏守軍驚慌失措,提前開火,從而暴露陣地上的重機槍、戰防炮、迫擊炮乃至山炮等重火力點的確切位置。
在之前的戰鬥中,這種招數對中央軍屢試不爽。
一旦這些關鍵火力點暴露,後方嚴陣以待的鬼子重炮群,就能進行精準而致命的摧毀性打擊。
然而,方默早已料到了鬼子這一手。
他布置在最外圍陣地的,大多是零散的步兵班排,兵力分散,火力點隱蔽。
核心的重武器,如戰防炮、重機槍、步兵炮等,全都部署在更靠後的二線陣地或預備陣地上。
前沿陣地的士兵得到的命令是,沉著冷靜,放近再打,優先消滅鬼子步兵和機槍手,坦克交給專門的人對付。
“穩住,都穩住!沒有命令不許開槍。”孟煩了壓低了聲音在戰壕裡來回穿梭,提醒著有些緊張的前潰兵們。
他的目光緊緊盯著那越來越近的豆戰車,手心因為緊張而微微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