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的部隊如同一把尖刀,狠狠地插入了大夏第9集團軍和第15集團軍的結合部,將滬上戰場的大夏軍隊割裂開來。
方默所部駐守的江灣一帶,西麵和北麵已經全部被鬼子占領。
整整四個鬼子師團——第9、第11、第13、第101師團(第3師團殘部僅剩兩個聯隊還有戰鬥力)從三個方向虎視眈眈,對他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
情況已經變得極其不利。
10月7日,鬼子得勢不饒人,從劉行南下,猛攻江灣左翼的重鎮——大場。
此時駐守大場的是以裝備精良、待遇優厚著稱的稅警總團,以及第61師。
戰鬥異常激烈。
稅警總團的官兵雖然訓練有素,裝備了大量進口的自動武器,但依然嚴重缺乏重型火炮和防空火炮。
即便方默的炮兵團和幾個中央軍直屬的獨立炮兵團不顧損失,瘋狂開火支援,炮彈如同潑水般砸向鬼子的進攻隊列,也依然難以完全遏製鬼子在絕對炮火優勢下的猛烈攻勢。
大場防線岌岌可危。
方默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他深知,戰前鬼子雖然隻有17個常設師團,但其得益於完善的預備役製度,戰爭潛力極其可怕。
開戰後,鬼子幾乎立刻就組建了第13、第18、第26三個新師團。
9月份又緊急組建了第101、第108、第109三個特設師團。
雖然他不清楚曆史上這些新編師團組建時間等的具體細節,但他很清楚,即便前期他利用係統和穿越者的優勢,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給鬼子造成了遠超曆史的損失。
但隨著鬼子後方援兵源源不斷地登陸上岸,而大夏方麵卻隻能像添油一樣,將各地趕來的雜牌部隊一批批填入這個無底洞般的血肉磨盤,整體的崩潰恐怕隻是時間問題。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10月10日,一支意想不到的援軍出現了。
來自天府之國的川軍第20軍,穿著草鞋,背著老套筒和大刀,一路急行軍,終於趕到了炮火連天的滬上戰場。
他們幾乎沒有休整,到達指定位置的當天,就向進攻大場側翼的鬼子第101師團一部發起了決死衝鋒。
“格老子的,龜兒子的小鬼子,老子日你先人。”
“弟兄們,衝啊,殺鬼子啊。”
川軍將士們喊著濃重的川音,冒著鬼子密集的炮火,前仆後繼,硬是用血肉之軀和悍不畏死的氣勢,一舉奪回了戰略要點陳家塘一帶,暫時緩解了大場方向的壓力,也間接解除了方默部隊被徹底合圍的危險。
方默得知消息後,長長舒了一口氣,對這支裝備低劣但鬥誌昂揚的部隊肅然起敬。
然而,還沒等他緩過勁來,金陵方麵一道越級指揮的“微操”命令,就直接發到了他的旅部。
命令竟然越過了前線總指揮張冶中將軍,直接要求方默的獨立第21旅“抓住戰機”,立刻加入反攻,協同其他部隊——“一舉收複劉行”。
方默看著這份不切實際的命令,氣得差點罵娘。
上邊的老爺遠在金陵,根本不清楚前線的實際情況。
現在大夏軍隊能勉強頂住鬼子的進攻就已經是極限了,還要頂著鬼子的飛機、重炮和嚴陣以待的防線去反攻?那根本不是打仗,是送死,是拿將士們的性命去填無底洞。
但他又不能公然抗命。
隻能一邊回電“遵命”,一邊儘可能拖延時間,集結部隊,做做樣子,心裡則將那紙上談兵的蠢貨罵了無數遍。
10月20日,被寄予厚望的桂軍第21集團軍精銳終於抵達滬上。
金陵方麵似乎又看到了反攻的希望,緊鑼密鼓地開始籌劃大規模反擊。
然而,鬼子的援軍來得更快。
就在桂軍到達的幾乎同一時間,鬼子第16師團也在獅子林、川沙口一帶登陸。
至此,湧入滬上戰場的鬼子兵力已經高達5個師團又1個旅團外加數支重炮聯隊和戰車大隊,總兵力超過十萬人。
在金陵方麵的嚴令和不斷催促下,大夏軍隊在滬上戰場發起了最後一次大規模反擊。
最後一支生力軍,桂軍第21集團軍的精銳。
連同中央軍最寶貴的家底,第2、第3、第4、第10、第16獨立炮兵團,以及教導總隊直屬炮兵營,甚至中央軍校炮兵練習隊的學員們,全都義無反顧地投入了這場注定慘烈的進攻。
炮火準備前所未有的猛烈,幾乎將所有庫存的炮彈都傾瀉到了鬼子的陣地上。
方默也沒有絲毫保留,出動561團、562團主力以及裝甲突擊團,近萬人的精銳部隊從側翼對鬼子發起了猛攻,試圖配合正麵攻勢,撕開鬼子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