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官,我們相信你。”周衛國挺直胸膛,大聲吼道。
“對,跟著旅座,早晚乾死那幫狗日的小鬼子。”孟煩了也揮舞著拳頭喊道。
身後的士兵們也被感染,低落的士氣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同仇敵愾、誓死追隨的決絕之氣。
就在這時,旅部的一名參謀帶著兩個人穿過工事,快步走了過來。
走在前麵的是一位穿著呢子大衣、圍著圍巾,顯得乾練的年輕女性,正是多次前來采訪戰地新聞的女記者林晚秋。
跟在她身後的,則是一名身材高大、穿著橡膠雨衣、脖子上掛著照相機的白人記者。
“方旅長,打擾了。”林晚秋氣喘籲籲,介紹道“這位是白鷹《紐約時報》的特派記者,斯威夫特先生。他對您和您的部隊在滬上的奮戰非常感興趣,迫切地希望能夠采訪您。”
“歡迎!”方默主動伸出手。
他的外文水平早就還給了學校老師,隻能說點簡單的單詞,。
斯威夫特連忙熱情地握手回應:
“方將軍,您的昂撒語真好。能見到您是我的榮幸,您在滬上的戰績,即使在西方世界也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方默一臉茫然,這斯威夫特講話又急又快,和他穿越前上學的時候廣播裡的‘襯衫的價格是九磅十五便士’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一旁的孟煩了眼睛一亮,立刻上前一步,挺起胸膛:“旅座,我參軍前在學堂裡念過幾年書,粗通這洋鬼子話,要不我留下給您二位當個翻譯?”
方默看了他一眼,笑了笑:“行,那你就留下吧。”
采訪就在虹口公園的一處相對完好的亭子裡進行,遠處不時傳來的炮聲成為了獨特的背景音。
斯威夫特的問題非常犀利,涉及戰術細節、裝備來源、士兵士氣以及對戰爭走向的看法。
方默從容應對,對於一些敏感問題,比如部隊的具體構成、那些先進武器的來源,則巧妙地用“將士用命、繳獲頗豐”、“友邦人士暗中同情援助”等話語含糊帶過。
他將談話的重點,始終放在了大夏軍人不畏犧牲、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上。
“……斯諾先生,您看到的這些士兵,他們中的很多人,來自天南地北,出身各不相同。但他們此刻站在這裡,隻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守衛我們的國家,保護我們的同胞。”
孟煩了將方默的講話一一翻譯過去。
“鬼子可以摧毀我們的城市,可以奪走我們的生命,但他們永遠無法摧毀我們抵抗侵略、追求自由的意誌。滬上或許會陷落,但大夏絕不會屈服。隻要還有一寸土地,還有一個士兵,戰鬥就絕不會停止。”
斯威夫特也不禁為之動容,飛快地在筆記本上記錄著。
雙方相談甚歡,隻是方默也知道,白鷹深陷孤立主義當中,要到很久之後,才會加大對大夏的援助,進而一同對抗鬼子……
采訪結束時,斯威夫特由衷地說道:
“方將軍,您和您的部下是真正的英雄。我會將在這裡看到的一切,真實地告訴全世界。”
方默想了想,對警衛員吩咐了幾句。
很快,警衛員取來了一把指揮刀。
他現在手裡有了兩把繳獲的少將軍刀,便把之前繳獲的那把佐官軍刀遞給記者:
“斯威夫特先生,這把刀贈送給您,留個紀念吧。它代表著侵略者必然失敗的命運。”
斯威夫特作為一名資深記者,自然知道這件禮物的珍貴和意義,他鄭重地接過軍刀,連聲道謝。
隨後,他也從隨身包裡拿出一台嶄新的、在這個時代極為昂貴的萊卡III型黑機身照相機,回贈給方默:
“方將軍,這台相機送給您,希望它能記錄下您和您部隊更多的英勇時刻。”
萊卡相機、沙漠之狐代言
沙漠之狐走到哪都帶著萊卡相機拍拍拍
方默欣然接受,這正是他所需要的。
送走斯威夫特和林晚秋後不久,關於方默及其獨立第21旅的報道,很快就通過《紐約時報》等國際主流媒體傳遍了世界。
“東方凡爾登的守護者”、“滬上孤狼”、“來自東方的鐵血將軍”……
各種充滿震撼力的標題見諸報端。
方默和他那支神秘而頑強的部隊,真正意義上名揚四海,成為了國際社會眼中大夏頑強抵抗的象征。
他的聲望,也順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