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徹底改變了戰場的戰略態勢。
鬼子第10軍,下轄第6、第18、第114師團及國崎支隊,在強大艦炮掩護下,於金山衛一帶強行登陸成功。
由於方默的多次提醒和警告,張冶中親自給金陵去信,金陵方麵此次終於聽進去了一些。
原本曆史上此時已被調走的湘軍第28軍,被嚴令留在了金山衛一帶布防。
登陸的鬼子部隊意外地遭遇了湘軍的頑強阻擊,雙方展開激戰。
直到11月8日,鬼子第10軍才得以完全登陸。
但其兵鋒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整個滬上戰場大夏軍隊的南翼和後方。
此時,鬼子投入滬上戰場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0個師團又2個旅團,比曆史上的鬼子更多。
鬼子大本營正式下令成立華中方麵軍,由鬆井大將統一指揮,總兵力約30萬餘人,配備400多門身管火炮,上百輛坦克裝甲車。
然而,就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金陵方麵最高統帥部卻做出了一項令人瞠目結舌、近乎荒誕的決策。
因為九國公約會議即將在布魯塞爾召開。
11月5日,明知鬼子已經登陸的最高統帥部直接給第三戰區發來電報,嚴令:
“還應繼續堅守四日,四日之後,九國公約會議必能督促霓虹退兵,我無憂矣……”
方默在四行倉庫指揮部裡接到這份電令時,氣得差點把電報撕碎。
都要被包餃子了,還他娘的想著靠國際調停?
指望那些洋人發善心來救我們?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他簡直無法理解這種一廂情願、將國家命運寄托於他人之手的鴕鳥心態。
而鬼子這邊,也同樣犯了錯誤。
由於方默和他的獨立21旅表現得過於“耀眼”,吸引了鬼子華中方麵軍絕大部分的注意力和火力。
新登陸的第10軍司令官,為了搶奪“攻占滬上”這份巨大的榮耀,竟然沒有采取大膽的、致命的迂回包抄戰術,去徹底截斷幾十萬大夏軍隊向金陵撤退的退路。
而是像一隻看到骨頭的餓狗一樣,直接朝著滬上市區,朝著方默這塊硬骨頭莽了上來。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減輕了其他大夏部隊後撤的壓力。
11月9日,布魯塞爾。
九國公約會議如期召開。
大夏的外交人員包括顧少川等人,在會上據理力爭,痛陳鬼子侵略之暴行,展現大夏軍民之英勇抵抗。
與會的漢斯、意呆、約翰、高盧等國代表,出於各種考慮,表麵上一致表示同情,並同意“應該讓大夏和霓虹進入停火狀態,雙方各退一步,脫離交火”。
然而,當談到最關鍵的問題——究竟由哪國來具體負責監督停火、為停火協議背書?
以及,如果鬼子公然違反停火協議,再次發動進攻,又有哪國願意派出軍隊,以實際行動懲戒違約者時……
剛才還侃侃而談的各國代表們,瞬間集體啞火,麵麵相覷,竟無一人敢於站出來承擔責任。
大夏的外交人員們的心,徹底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