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刻轉身,對身後的軍官們下令:
“都看清楚了?立刻組織各營連骨乾,跟著趙上尉的人學。就以連為單位,每個連至少給我弄出五套這玩意兒來。汽油桶不夠就去城裡找,去廢品站搜刮。炸藥包讓旅部工兵排加緊趕製。”
“這可是守陣地、打反突擊的寶貝。關鍵時刻,能給鬼子送上一份天大的‘驚喜’。”
軍官們個個興奮不已,摩拳擦掌,仿佛已經看到鬼子在飛雷炮的轟鳴下人仰馬翻的場景。
周衛國看著那依舊冒著青煙的發射桶和遠處的彈坑,嘴角帶笑。
鬼子們,來吧。
試試你周爺爺給你們準備的這道“硬菜”。
Sd.KfZ250/3半履帶裝甲指揮車,沿著崎嶇的小路,顛簸著向西行駛。
發動機低沉地轟鳴,方默靠坐在加了軟墊的椅子上,身體隨著車輛輕輕搖晃,目光透過狹小的觀察窗,投向遠處那座匍匐在地平線上的古老城池。
金陵。
六朝古都,那環繞城市的巨大城牆,還是明朝初年修建的,周長足有36公裡,牆體厚實無比,高度在14米到26米之間,巍峨雄壯。
在冷兵器時代,這絕對是讓人絕望的壁壘。
可如今是熱兵器時代了。
&nm重加農炮,有240mm重型攻城榴彈炮。
那些堅厚的城牆,在持續的重炮集火轟擊下,被炸開缺口、甚至整段坍塌,都隻是時間問題。
比起城牆,那十三座主城門——中華門、挹江門、中山門、光華門……這些連接城內外的通道,才是更致命的弱點。
曆史上,就是南邊的中華門最先被突破。
當時88師主力在城外的雨花台和鬼子血戰,損失慘重。
結果負責防守中華門的那個孫師長,這位“飛將軍”一看形勢不妙,自己先跑了。
導致12月12日,鬼子就從中華門衝進了城。
城門一破,全軍動搖。
其他各門守軍聽聞消息,士氣瞬間崩潰,紛紛放棄陣地。
13日,金陵就陷落了。
之後……就是那場持續了數周、慘絕人寰的慘劇。
方默的防線主要在城東,紫金山到中山門、太平門這一線。
他把“飛雷炮”這大殺器搞出來,優先配給周衛國,就是為了防備萬一。
萬一鬼子突破到中山門、太平門下,能靠著幾十門飛雷炮齊射,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把鬼子的進攻浪潮硬生生頂回去,甚至反推回去。
可他沒辦法。
他的防區在城東,中華門在城南,是彆人的地盤。
他現在要是派兵帶著飛雷炮過去,說要幫孫師長守門……
人家非但不會感激,反而會覺得他是去奪權、是去當督戰隊監視他們的,隻會引起厭煩和抵觸。
打仗,最忌諱令出多門,防區不清。
所以,他現在能做的,就是手裡緊緊攥住一支強大的預備隊。
時刻關注著南邊的戰況。
一旦12月12日左右,中華門真的告急,他才能立刻率預備隊衝過去支援,看看能不能把口子堵上。
不然,他在紫金山打得再好,殺傷再多鬼子,隻要中華門崩了,鬼子大軍湧進金陵城……
那這場保衛戰,戰略上就徹底失敗了。
打仗,消滅敵人很重要,但最終目的,是完成戰役目標——守住這座城,保護城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