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的是鬼子炮兵,眼見要全軍覆沒,用手雷爆破了炮管或者炮閂,避免火炮被繳獲後直接使用。
好在金陵作為首都,整體工業實力在這個時代還是很行的。
方默將這些武器裝備,分彆送往了具備相應維修能力的首都航空工廠和第二修械所。
同樣的流程再次上演,出示命令、接管防務、安撫技術人員、清點設備物資。
每一個被接管的工廠裡,留守的工人們從最初的彷徨無助,到聽到方默的承諾後的將信將疑,再到看到那些實實在在的戰利品和被拖進來等待修複的裝備時,眼中終於重新燃起了久違的火光。
尤其是首都航空工廠的老師傅和幾個工程師,看到那些損壞的鬼子飛機,甚至還有幾架看起來就先進無比的己方戰機時,那種技術人員的鑽研勁頭立刻被激發了出來。
紛紛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開始動手拆解,1比1繪圖。
整個金陵城的工業脈搏,就這樣因為方默的到來,而被重新強行激活。
於此同時,僅僅幾個小時後,金陵兵工廠廠區內亮起臨時拉起的電燈時,第一輛被修複的坦克發出了轟鳴。
那是一輛鬼子的九五式輕戰車(圖),損傷不算太重,主要是履帶被打斷,側麵裝甲有幾個反坦克槍打出的窟窿,並有一挺機槍被打壞了。
老師傅們用從其他損毀坦克上拆下的履帶備件進行了更換,給窟窿用鋼板打上補丁,修好了損壞的機槍。
雖然看起來還有些狼狽,一側的膏藥旗也被灰色油漆匆匆覆蓋,但它的發動機已經正常運轉,炮塔也能靈活轉動。
“報告長官,第一輛,修好了。”張鐵崖臉上抹著油汙,興奮地跑去向駐廠的69軍參謀報告,累的他聲音都有些嘶啞。
“好,打開廠門,讓它出去。”
沉重的廠門再次被推開。
在無數老師傅和工人們期盼、自豪的目光注視下,這輛煥發新生的九五式輕戰車,轟鳴著,緩緩駛出了金陵兵工廠的大門。
門外,早已接到命令的69軍裝甲兵接收員和一輛負責引導的桶車已經等候在外。
沒有多餘的儀式,坦克彙入車隊,很快消失在夜幕籠罩的街道上,向著城外駛去。
它將在那裡加入69軍的戰鬥序列,將炮口對準即將到來的侵略者。
廠區內,短暫的歡呼後,是更加拚命的工作。
華中地區,烽煙依舊。
雖然第69軍的航空隊憑借性能優勢暫時奪取了製空權,沉重打擊了鬼子的空中力量,但這並未能阻止鬼子地麵部隊滾滾向前的鐵蹄。
在12月1日,鬼子大本營就正式向華中方麵軍下達了攻占金陵的“大陸命第八號”命令。
而新任司令官朝香宮鳩彥王,這位天皇的親戚,更是向天皇誇下海口。
保證在昭和十三年(38年)元旦之前,必定攻陷金陵,逼迫大夏投降,“徹底解決支那”。
這份狂妄的自信也感染了前線的鬼子兵。
雖然空戰失利,但整體士氣依舊高昂。
許多底層鬼子官兵甚至樂觀地認為,隻要打下金陵,戰爭就能結束,他們就能回家了。
大有一種,元旦節前打完金陵這仗就可以回家的樂觀氛圍,在鬼子各師團中彌漫。
12月9日,清晨。
一架從金陵起飛的HS126偵察機,掠過鎮江以南的空域。
觀察員很快發現了異常,立即通過無線電向基地報告:
“鷹巢,鷹巢,這裡是鷹眼三號。
發現大量敵軍步兵及騾馬部隊,正在鎮江以南約十公裡處向西方向迂回機動,規模至少一個旅團。重複,至少一個旅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