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回第16師團指揮部,中島今朝吾剛壓下去的火氣“噌”地一下又爆棚了。
追擊不成,反被敵人的“機甲部隊”(鬼子對機械化部隊的稱呼)迎頭痛擊,損兵折將。
難受啊!
憋屈啊!
自踏上大夏的土地以來,精銳的第16師團何曾受過這等連綿不斷的奇恥大辱?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指向那個名字——方默。
當晚,指揮部內燈火通明,中島今朝吾屏退左右,獨自跪坐在案前。
他鋪開一張白紙,深吸一口氣,飽蘸濃墨,用近乎刻骨的力度,寫下了兩個巨大的漢字:
雪恥。
墨跡未乾,他又在旁邊重重寫下:
根性。
(在鬼子文化中,“根性”代表著骨氣、毅力,類似於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執念。)
他死死盯著這兩個詞,眼中燃燒著瘋狂的火焰,發誓必要手刃方默,洗刷這接連的恥辱。
金陵城內,新2旅順利返回後,一係列的休整、補員、補充彈藥武器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時間悄然流逝,戰雲愈發密布。
12月10日,金陵南線,鬼子先頭部隊逼近大勝關、牛首山一帶,與守備在此的74軍、88師等部展開激烈交火,戰線距離城南要害雨花台約12公裡。
12月12日,金陵東線,曆經苦戰和遲滯的鬼子主力,終於推進至城東的棲霞山、湯山、秣陵關一線。
此處距離金陵城內繁華的夫子廟約20公裡,距明孝陵16公裡,距紫金山主峰15公裡。
至此,鬼子20餘萬大軍,比原計劃整整晚了6天,終於完成了對金陵的三麵包圍態勢。
金陵城西南、南、東南、東多個方向皆被鬼子重兵圍困,僅剩城西北的下關碼頭和方默控製的燕子磯碼頭,以及背後那條浩蕩的長江,尚未出現鬼子蹤影。
三麵被圍,一麵鄰水,典型的軍事死地。
遠在江城的白黨高層適時發來電報,冠冕堂皇地號召金陵周邊各部聽從唐司令指揮,堅持抵抗。
唐生智也再次向全國通電,慷慨激昂地表示“誓與金陵共存亡”。
然而,通電完畢,他立刻連續下達三道緊急命令,要求方默立即進城,到衛戍司令部麵見。
這搞得正在前沿視察陣地的方默一頭霧水,心中不免嘀咕:這老唐,又想搞什麼幺蛾子?彆是臨陣發瘋吧?
為防萬一,方默帶上了足足一個警衛團,乘坐裝甲車浩浩蕩蕩開進城內。
誰知,剛到衛戍司令部門口,唐生智竟然親自迎了出來,臉上堆滿了熱切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