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乾得漂亮。”李鐵的聲音依舊平穩,“下一個目標,十點鐘方向,那輛試圖躲到土坡後麵的九五式輕戰車。”
同樣的流程再次上演。
瞄準,測距,微調,開火。
又一團火球在鬼子坦克隊列中升起。
這兩輛虎式坦克,如同兩個冷靜而高效的死神,在1500米甚至更遠的距離上,從容不迫地“點名”。
&nm炮的遠射程、高精度和恐怖的穿甲能力,停在原地瘋狂輸出。
至於擺角度(圖)獲取更高的防禦等效?
傾斜對敵,由於三角函數的關係,100mm正麵裝甲此時等效會超過145mm
&nm的正麵裝甲在此時的東亞就是無敵的。
虎式車組們現在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發動機過熱和變速箱損壞。
反觀鬼子坦克,則陷入了極度尷尬的境地。
他們的主力坦克,如九五式輕戰車,主要武器是一門94式37mm坦克炮。
這種小口徑火炮的炮彈太輕,在遠距離上受橫風影響極大,彈道性能很差,準頭慘不忍睹,想要有效命中,必須衝到800米,甚至500米以內。
而稍微“重型”一點的八九式中戰車和新式的九七式中戰車,雖然換裝了一門九七式57mm短管榴彈炮,威力對付土木工事和缺乏裝甲防護的目標尚可。
但其彈道異常彎曲,就像鬼子的九二式步兵炮一樣,非常不適合進行需要直瞄射擊的坦克對戰。
想用這種“短脖子”炮在千米之外擊中目標,基本靠運氣。
帶領第6師團第23聯隊步兵協同進攻的聯隊長岡本保之大佐,此刻正躲在一輛九五式坦克後麵,透過硝煙觀察著戰場。
他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軍官,參加過滬上和之前的諸多戰鬥。
看著己方坦克一輛接一輛地在遠距離被打成火球,而對方的“怪物”坦克幾乎毫發無傷,他的心沉到了穀底。
他敏銳地意識到,帝國現在的戰車設計思路,完全是為了欺負裝備窳劣、缺乏反坦克力量的大夏軍隊。
它們輕、快、便宜,便於大規模生產和快速部署,用於突破步兵防線、迂回包抄確實有一定效果。
但一旦遭遇像眼前這樣擁有優勢裝甲和火力的敵人,這些“豆戰車”的缺陷就暴露無遺——火力不足,裝甲薄弱。
“八嘎……我們的戰車,根本不是為了這種決戰設計的。”岡本保之痛苦地意識到。
他看到一些絕望的鬼子坦克車組,在軍官的逼迫下,發起了自殺式的衝鋒。
他們不再試圖遠距離對射,而是拚命加速,試圖靠到極近的距離。
“衝上去,靠近了打他們的履帶,打他們的觀察鏡。哪怕是撞,也要讓他們停下來。”鬼子戰車指揮官半個身子露在炮塔外,一邊聲嘶力竭地嚎叫著,一邊揮舞著手中的信號旗。
沒錯,鬼子陸軍由於缺錢,量產的坦克中,除了各級指揮官的座車,剩下的都沒安裝電台,還得使用落後的旗語交流傳遞信息。
鬼子的坦克們開始了瘋狂的衝鋒,目的就是試圖衝到虎式側麵,寄希望於能用穿甲彈在極近的距離擊穿虎式相對薄弱的側後裝甲,或是瞄準炮塔座圈攻擊,卡死虎式的炮塔。
終於,有十七八輛鬼子坦克憑借數量和速度,僥幸衝進了虎式500米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