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殘酷和代價,已經開始顯露出猙獰的獠牙。
更讓高層如鯁在喉的是,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他們究竟得到了什麼?
難道帝國興師動眾,死了這麼多人,真的就隻是為了來江南搶點大米、絲綢和古董嗎?
不,戰爭的核心目的,是資源!
是支撐帝國繼續擴張的工業血脈!
重要的煤礦、石油、鐵礦、現代化的工業設施……
這些在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主的江南地區,本就稀少。
他們原本寄予厚望的滬上,這座遠東最大的城市,聞名遐邇的“魔都”,總該有些令人驚喜的收獲吧?
畢竟,就算大夏人進行了工業內遷,總不可能在短短幾個月內把一座國際大都市搬空。
然而,現實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當鬼子陸軍士兵興衝衝地衝進滬上的各大工廠、倉庫時,迎接他們的往往是空曠和死寂。
機器被拆走,原料被運空,甚至連有些廠房的鋼梁都被有計劃地切割運走了,隻剩下滿地狼藉。
陸軍馬鹿們掘地三尺,找到的“戰利品”遠遠低於預期。
這件事,如同一根毒刺,徹底激化了本就矛盾重重的陸海軍關係。
海軍方麵怒火中燒。
滬上戰事,最初可是他們海軍陸戰隊挑起的,是他們打響了第一槍。
在隨後的滬上戰役中,海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數千陸戰隊員玉碎,包括“出雲”號在內的多艘艦艇沉入黃浦江底,艦載航空兵也損失了不少優秀的飛行員和飛機。
現在好不容易陸軍“接收”了滬上,輪到分贓的時候,你陸軍一句“沒什麼戰利品”就想把我們打發了?
騙鬼呢!
怕不是你們這些貪婪的陸軍馬鹿,想把所有好處都獨吞了吧。
猜忌和不滿如同瘟疫般在海軍內部蔓延。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海軍內部原本就存在的“南下派”勢力聲量大漲,徹底壓倒了主張配合陸軍鞏固大夏戰線的“大陸派”。
既然在大夏流血犧牲卻撈不到什麼實實在在的好處,還要受陸軍這幫馬鹿的氣,那還不如我們海軍自己乾。
廣闊的南洋,那裡有我們急需的石油、橡膠、錫礦……
而且,那是我們海軍的舞台。
“我們也要吃獨食!”
與同僚爭吵後,一名海軍中將回到辦公室,憤憤地將帽子摔在桌上,對著心腹參謀低吼道。
陸軍這邊,其實自己也憋著一肚子火,外加一腦門子官司。
他們同樣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滬上、金陵兩場血戰,多少“忠勇”的帝國士兵埋骨異鄉,可預期的回報卻如此微薄。
仗打到現在,不僅沒能迅速迫使大夏屈服,反而感覺像是陷入了一個泥潭。
這侵略戰爭,怎麼打著打著,感覺要變成賠本買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