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幕上。
【最後啊,就是因為蜀地民風彪悍,彆誤會,這個彪悍是褒義詞。】
【這裡有數十個不同的民族,各個民族部落之間時常,因為爭地盤搶資源而大打出手。】
【當地百姓為了生活,大多性格勇猛,身手矯健。】
【所以當時的蜀地,民風之彪悍,也是造成一言不合就起兵造反的重要原因。】
【根據資料顯示,從秦朝開始,蜀地大規模的政權割據有17起,其他大大小小的造反有400多起。】
【比如說秦末的劉邦,西漢末的公孫述,東漢末的劉備。】
【還有五代十國的孟誌祥,元末的明玉珍,明末的張獻忠等等。】
【在蜀地造反運動當中,最具影響力的兩個人都是老劉家的。】
【第一個劉邦,當初項羽為了防他,故意將其分封在了蜀地。】
【當年項羽會把劉邦分到漢中,就是因為覺得漢中,沒有辦法向關中運兵。】
【隻不過韓信用了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將其破解了。】
【隨後,劉邦從漢中出關,並奪得天下。】
【第二個是劉備,他根據諸葛亮的計策,退守蜀地,並在此一手建立了蜀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麵。】
三國時空位麵。
曹操先是對蜀地出來的諸多造反者。
感到驚奇。
隨後在看見劉備後。
他麵上又倏地閃過一絲不屑。
“從劉備躲進蜀地開始,他就已經輸了。”
“一個縮頭烏龜,拿什麼去北伐?拿什麼跟我抗衡?”
“蜀地雖是進可攻退可守,穩定絕佳的同時也讓他失去了背水一戰的勇氣!”
“徐徐圖之而後再圖之?怕不是圖到最後把國運都給耗儘了。”
話是這麼說。
可那塊蜀地,曹操同樣也很眼饞。
但他也知道。
如今局勢三足鼎立,除劉備之外,還有個孫權在一旁虎視眈眈。
決計是無法拿下此地了。
【後人在汲取教訓以後,就覺得不能再把漢中劃給川蜀了,要不然這個地方簡直就固若金湯了。】
【所以,元朝皇帝再劃分界限時,還特意將蜀地的門戶漢中,分到了陝息去管轄了。】
【今天再去看地圖時,就會發現漢中屬於陝息,但它卻跟陝息的河西關中隔著一條難以逾越的秦嶺。】
【而漢中跟蜀地都城之間,隻隔著一座沒有那麼高的巴山。】
【在古代交通不方便時,漢中跟蜀地的往來更頻繁一點。】
【反而跟關中沒有什麼聯係和交流。】
【但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離了漢中的蜀地還是不消停。】
【該起義的起義,該造反的造反。】
【明朝將領楊洪就說過:‘漢中則益州咽喉,若無漢,是無蜀也。’】
【所以除非是真正控製了漢中,否則蜀地的叛軍是很難站穩腳根的。】
【這也是為什麼川蜀是造反第一大省,但卻很少能夠一統天下的原因。】
三國時空位麵。
此時,諸葛亮已逝去多日。
劉禪憑借著雷霆手段。
將朝堂之上的異心逐漸打壓下來。
可到底蜀國勢小,要與其他對手相互斡旋,也不是件易事。
此刻,他望著上空,眼中閃過一絲憂色:“相父北伐五次,皆是無功而返,而蜀國國力卻因此損耗殆儘。”
“就如玄幕所說,儘管蜀地易守難攻,但也容易被限製在內,若漢中咽喉之地被人控製,更是形同甕中之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