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幕上。
拿破侖的傳記。
也迎來了新的篇章。
【拿破侖的歸來,讓反法聯盟再度陷入了恐懼。】
【而恐懼之後就是瘋狂。】
【反法聯盟統領了70萬大軍。】
【與28萬法蘭西大軍再次開戰。】
【可這一次在滑鐵盧。】
【拿破侖失敗了。】
【戰敗後,法蘭西議會要求拿破侖退位。】
【但大臣與全法蘭西人民,都擁戴著拿破侖。】
【希望他再次推翻議會,開始專治。】
【人們相信法蘭西還會東山再起。】
【還能帶領法蘭西走向勝利。】
【不過這次,拿破侖猶豫了。】
畫麵中。
天色低沉。
大雨傾盆而落。
被周圍士兵供衛著的拿破侖,頭戴黑帽身披大衣,默然立在門前。
與之前的意氣風發不同。
這個充滿傳奇的男人。
此刻顯得頗為落魄。
連高昂的頭顱仿佛也被雨水壓得愈發低垂。
一排字幕浮現。
【英雄落幕。】
……
看到這有些淒涼的場景。
不久前還在嘲諷拿破侖的古人。
此刻也忍不住沉默下來。
大明時空位麵。
朱元璋長長一歎。
“雖然是個外夷人。”
“不過能有這番成就,倒也是個人傑了。”
並非是他有種族歧視。
而是在華夏大地上。
這些異種人有太多闖出禍端的。
還有些甚至會把漢人當作牲畜般肆意淩辱。
但拿破侖卻與他以往所認知的不同。
不光用兵如神,亦愛民如子。
所以老朱此時的心境十分複雜。
一方麵對他的失利叫好。
一方麵又對其有些同情。
正當無數古人對拿破侖的遭遇。
感到扼腕歎息之時。
玄幕上依舊不疾不徐地述說著。
【1815年10月,拿破侖終於低下了驕傲的頭顱。】
【他不願意人民再為自己流血和犧牲了。】
【向英軍投降後。】
【拿破侖被流放至大西洋聖赫勒島。】
【三位伯爵和一位將軍跟拿破侖同行。】
【6年後,拿破侖去世。】
而在彈幕之中。
也不斷飄過感慨的話語——
【這島的名字有點克製拿皇啊。】
【70萬打28萬,拿破侖沒死都算牛逼。】
【要是大清能在拿破侖戰爭期間拉出來練練,也不至於幾十年後那麼拉胯。】
【拿破侖放棄的很大部分原因是他自己也懂得法國已經不能再流血了,拿破侖差不多帶走了一代法國的新鮮血液,從意大利到滑鐵盧法國人已經付出了太多。】
【為民族和國家奉獻的人必然被銘記。】
【所有人都知道拿破侖39天戰敗,但誰又清楚他隻用了18天便打到了柏林?】
【拿破侖想不到自己最後會被害死?他隻是不想連累祖國而已,並且當時百姓已經不想再打仗了。】
彈幕上的信息。
也感染到了無數古人。
令許多人掩麵而泣。
“唉,一代傳奇終將落幕啊。”
“可惜這麼一位為國為民的好皇帝了。”
“28萬打70萬?就是武安君在世也絕無可能啊!”
上至宮廷彆院,下到茶房客棧。
處處都有悲愴歎息之人。
雖然拿破侖與他們並不是同族。
但在此刻,對方的愛民之心。
與甘願自我犧牲的魄力,著實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