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不單單是仇富。
而且還將生活的不如意,上升到了民族、種族方麵!
“原來是種族至上論嗎?”
當看到這裡時。
李世民已經明白。
為什麼後世人會將希特勒稱之為惡魔了。
可以想象。
一個內心充滿怨恨。
甚至將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歸結於其他極端民族主義者的當權之後。
將會對其他民族的百姓造成何等威脅!
而且。
還不僅僅是外族民眾。
就照這樣發展下去。
最後甚至就會連本族人都會深受其累!
【受反猶主義的影響,希特勒將猶太人視為一切陰謀的核心。】
【在他眼中,狡猾的猶太人利用資本主義經商放貸,掠奪其他民族的財富,又搞出了共鏟主義,通過呼籲民族平等來掩蓋自己卑劣的血統。】
【希特勒是讀過一些馬刻斯著作的,但他並不欣賞其中那些鞭辟入裡的關於資本與階級的分析。】
【他反而最關心共鏟主義和猶太人的聯係。】
【希特勒發現馬刻斯是猶太人,德意誌工人運動領袖羅莎盧森堡是猶太人。】
【再加上俄國的托洛茨基、吉爾任斯基等也是猶太人,他就將猶太人和共鏟主義劃上了等號,將二者一同仇視。】
【希特勒隻會用狹隘的民族的眼光看待世界,最終難免步入歧途。】
街頭政治家?
狹隘的民族眼光?
看到這番深刻至極的評價後。
古人頓時就有些清楚了。
政治嗅覺依照於街頭巷尾的議論。
信息來自於各種各樣的報紙、冊子。
還喜歡走偏激極端之道。
說白了……
這不就是憤青嗎?
或許還不隻是憤青。
當看到周圍都是華彩盛景,文人雅士。
就滿腦子的遙遙領先。
當看到某地有貪官汙吏落了馬。
就認為某地的官員全都愛貪汙?
放在古代。
這大抵就是一個怨天尤人,流於表麵的又不第的腐才嘛!
因此。
當看見希特勒居然是這樣一個人時。
不少位麵的帝王,立馬就露出了看透一切的神色。
大清時空位麵。
乾隆忍不住嗤笑了一聲。
“朕還以為這希特勒有什麼特彆之處。”
“原來竟也是個愛隨大流的無知之輩!”
“聽了些不知道哪裡傳來的暴動消息,便自以為是愛國為民的能人誌士了?”
“是啊!”
和珅也笑著附和道:
“連這麼一個貨色,都能成為一國之君了?”
“真是貽笑大方!”
當然。
有句話他沒能說出來。
這種家夥都當上皇帝了。
那豈不是我上我也行?
“這希特勒,不如那拿破侖遠矣!”
“如此一個酸丁,各地到處都是,惹人厭煩,有什麼可稀奇的。”
乾隆搖了搖頭。
對希特勒下了定論。
【1913年,希特勒來到了德意誌這個他夢寐以求的國度。】
【他在慕尼黑待了一年多,依舊形單影隻,默默無聞地憤恨著這個拒絕了他的世界。】
【可隨即爆發的一戰,卻給了他一條出路。】
【他懷著滿腔熱血走向征兵點,成為了一名德意誌士兵。】
【在25歲的那一年,希特勒人生中第一次有了事業目標跟同伴,他在軍隊獲得了歸屬感。】
【後來他被派遣到了萊茵河地區,當火車經過尼德瓦爾德時,他看到了高聳的女神紀念碑——】
【‘日耳曼尼亞一手捧著皇冠,一手握著寶劍,象征著德意誌帝國拂曉的日光,落在上麵,讓其顯得更加神聖。’】
【包括希特勒在內,整列火車的士兵都在歡呼,那時他們還年輕,還對戰爭有著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
【可他們不知道自己將會步入的,是怎樣一個地獄。】
【3天,3000人,這就是希特勒部隊在第一場戰爭中付出的代價。】
【他深刻見識到了近代戰爭的恐怖,一戰已不再是人與人的較量,而是戰爭機器的對抗。】
視頻畫麵中。
配合著旁白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