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諸葛亮缺的不是這5000精兵。】
【因為北伐根本就是個逆天命的任務,是為了白帝城那個流著淚的承諾而努力。】
【對比一下地理位置,季漢北伐的難度,就相當於猴子國統一整個半島之後北上攻打我國。】
【諸葛亮天縱英才,以南人對北方騎兵仍然不落下風,打的司馬懿拒不出戰。】
【以一州之力調動曹魏四五個州的軍事力量,連年征戰,把整個曹魏的西北經濟徹底拖垮。】
【但是諸葛亮遇到的難題,是他那個時代根本無法解決的。】
【從西南到曹魏西北的地勢都非常險峻,不是連綿的高山就是峽穀。】
【中間設置了大量的關卡,諸葛亮的軍隊無法進行機動作戰。】
【這不是北方,一個州防守力量強可以從其他州的路出擊。】
【隻要軍隊力量還在,遲早能找到破綻。】
【諸葛亮要走的路都是死的,中間路段是巍峨險峻的山巒,集團士兵無法通過。】
【所以他隻能硬著頭皮,去啃曹魏早就布好的馬其諾防線。】
【除非諸葛亮能夠變出坦克、火炮導彈。】
三國時空位麵。
北伐失利,折返回蜀的諸葛亮。
此刻看著上空,臉上布滿了疲憊。
“我蜀漢之地山川險阻,地勢險要利於野外作戰。”
“我軍將士皆勇猛善戰,擅長山地作戰,此乃我之長。”
“然而,攻城戰卻非將士之所長啊!”
而這隻是其一。
自從北伐失利。
諸葛亮的眉頭便從未舒展過。
巴蜀乃天府之國,資源豐沛。
可惜的是同中原地區的通行,並不是很方便。
地理環境,造就了惡劣的通行條件。
而通行環境惡劣。
則會間接影響經濟、軍事的發展。
“北伐之中,通行環境惡劣,如同渾濁泥漿,緊緊束縛了我的手腳。”
“儘管有木牛流馬,可惜仍然無法解決軍隊糧草問題,曆次北伐,常常都是因為軍糧告罄,無奈撤軍。”
“再加上猛將凋敝,後繼無人….”
一念及此。
諸葛亮微微歎息。
【當年,諸葛亮領兵攻城時已經想儘一切辦法了,機械雲梯、衝車、投石機、挖地道、搭高台都用上。】
【陳倉防守的時候,對麵守將射火箭、下油鍋、絕地道。】
【一場仗打成了工程學比拚,諸葛亮還能夠怎麼辦呢?】
【陳倉這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條件。】
【前麵的關卡一堵繞又繞不過去,隻能夠一次次的強衝換一次次的失敗。】
【最後心落五丈原,踐行自己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承諾。】
【當然,5000nba球員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用,關鍵是要使用得當。】
【有兩個方向可以考慮一下,比如將這5000人編成數支奇襲小隊。】
【白天埋伏保存體力,夜間出動、隻需要光著身體並且不露出笑容的話,就可以做到完美的隱蔽,連夜行衣都省了了。】
大明時空位麵。
看到最後。
朱棣輕輕搖了搖頭。
“與其給五千猛士,還不如給幾位猛將,若是再多出幾位關羽這樣的武將,何愁北伐之業不成?”
“如果是給五萬猛士,諸葛亮也需要解決糧草問題,以及用人不要失誤等問題才行。”
“說到底,前後皆有掣肘。”
北伐二字。
終究隻能成為諸葛亮一個未完成的遺憾。
“天命如此,即便個人能力再強,也無法撼動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