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幕上。
【而希特勒的第一個方向,就在他的家鄉,奧地利。】
【希特勒人生的前24年都是在奧地利度過的。】
【這裡承載了他的童年時光、家庭生活、青春回憶。】
【即使後來成為了德意誌元首,他依然對故國難以忘懷。】
【我是這片土地的兒子——他這樣說道。】
【而德奧合並的信念更是在他心中從未動搖,他在我的奮鬥的第一頁就寫道:
德意誌和奧地利必須恢複日耳曼人的偉大帝國,這個帝國必須隻有一個血統,隻能有一個德意誌。】
【而當時的國際環境也為德奧合並提供了有利條件。】
【一戰戰敗導致奧匈帝國解體,新成立的奧地利共和國不過是舊帝國的一塊碎片。】
【這個小國僅有700萬人口,但是相比民族成分複雜的奧匈帝國,奧地利人種單一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說德語的德意誌人。】
【同文同種的德意誌對他們吸引力很大,再加上希特勒本來就是奧地利人在奧地利人人都聽說他們當中出了一個德意誌元首,親近的思潮便更加泛濫。】
【而在另一邊的德意誌人看來,奧地利橫跨中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其豐富的物質資源也能增強德意誌的經濟實力。】
【但德奧合並還有兩個很大的阻力,一個是奧地利政府,他們竭力維持國家獨立和主權完整,】
【另一個是墨索裡泥,他向來反對德奧合並。】
【因為奧地利是意呆利和德意誌之間最重要的屏障,德意誌一旦吞並奧地利,便可能對意呆利構成威脅。】
【為了促成德奧合並,希特勒在這兩方麵都下足了功夫,他將奧地利總理許士尼格請到他的彆墅裡,不斷威脅恐嚇:
我告訴你許士尼格先生,我已經下定了決心,你們連半個小時都撐不住。】
【許士尼格心驚膽戰,在他看來軍事入侵已經迫在眉睫。】
【在政治生涯的最後時刻,許士尼孤注一擲的向英吉利求援,因為德意誌永遠不得與奧地利合並,這句話是白紙黑字寫在凡爾賽合約裡的。】
【他希望英吉利承擔起締約國的責任,但他得到了隻有冷漠的回絕:英吉利政府對此無能為力。】
【許士尼格絕望了,他宣布為了避免流血衝突,部隊將不做抵抗。】
【在歐洲大陸的另一邊,在希特勒不斷的溝通和試探之後,墨索裡泥終於接受了德奧合並。】
【1938年,希特勒已經掃出了一切障礙。】
【這位維也納的遊子在闊彆家鄉25年後,帶著千軍萬馬重回故國。】
【奧地利人欣喜若狂的迎接了他,人們蜂擁而來,把道路圍得水泄不通,不停高喊一個民族一個德意誌,】
視頻前麵已經說過。
希特勒是一個極端民族主義者。
雖然是奧地利人。
但是他將德意誌視作自己的祖國。
他夢想建立起強大統一的德意誌民族國家。
分割在外的奧地利,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而在他的努力之下,兩國也終於合並。
不過他這種努力的方式。
卻讓古人難以理解。
“這希特勒行事未免也太霸道了吧?”
“更離譜的是,奧地利竟然就這麼接受了?”
“荒唐啊,兩國政治居然如此兒戲!”
這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鬥爭嗎?
對方隨便一通威嚇就成功了。
這特麼跟白送有什麼區彆?
眾人看到這裡,紛紛咋舌。
這後世人的治國之道。
都這麼離譜嗎?
……
大秦時空位麵。
秦始皇同樣大受震撼。
他能理解德意誌與奧地利統一的事實。
但是接受不了如此方式的統一。
好歹是一個國家,統一起來竟如此隨便。
難道就因為以往同文同種?
可縱然是如此。
畢竟分立了不少時間。
誰能輕易低頭,任憑自己的勢力被對方吞滅?
“許士尼格如此蠢笨的人物,竟然也能成為一國之君。”
“而這奧地利更是舉國無男兒,竟然坐視國家被鄰國吞滅。”
想到這。
秦始皇悠悠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