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目的是為了證明
當一個普通人被放在一個特殊的環境中,或被賦予某種特殊的權利、被定義某種特殊的身份時,不論他原先性格如何,他都會根據這個環境或者身份變化,而產生相應的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
【簡單來說就是,人的心理和行為不是由這個人的性格或者本身的品質所決定的,是由環境決定的。】
大明時空位麵。
朱元璋開口問朱標道:
“標兒,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朱標開口回道:
“先賢有雲: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皆黑。”
“我覺得人的性格與行為,的確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
頓了頓,他接著道:
“不過,先前後世之人又說,人的性格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基因決定的。”
“也許,是外部環境與先天基因共同決定的吧?”
朱標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觀點。
朱元璋微微頷首。
他也覺得可能是如此。
【1971年夏天,在津巴多的領導之下,研究團隊把斯坦福大學心理係大樓地下室改造成了監獄。】
【為了足夠逼真,他們還采訪了獄警和曾經蹲過監獄的罪犯,把各方麵的細節做得足夠到位。】
“這是要乾什麼?”
“監獄實驗難道是把人抓來蹲大牢?”
曆朝曆代不少古人猜測起來。
心中覺得這群心理學家還真是夠極端的。
直接就將大樓改成監獄來試驗。
【有了“監獄”,研究團隊開始招募誌願者。】
【他們在當地的報紙上刊登了招募信息,並承諾參與實驗的誌願者每天可以得到15美金的報酬,一共為期14天時間。】
【這筆錢對於當時的大學生而言,可以說是一大筆錢了。】
【於是,不少人報名參與。】
【經過層層麵試和心理測試,一共有24位正常身體健康,且心智成熟的誌願者最終入選。】
【研究團隊隨機地將這24個人分成了兩組,一組充當了獄警的角色,另外一組則充當囚犯的角色,每組都留了個人作為後備。】
大漢時空位麵。
劉徹看著玄幕,突然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略一思索,他想起了。
在之前的視頻中,也提過一個類似的實驗。
同樣是召集了許多不同的人。
扮演不同的身份,然後讓這些人根據身份行事。
這樣的實驗結果,可信嗎?
“又是這種幾十個人的實驗,他們能代表普遍情況嗎?”
劉徹腦中突然浮現出了一些疑問。
他有點懷疑這種實驗結果的可信性。
這放在後世,其實就類似於樣本數量多少,對實驗結果存在影響的問題。
劉徹自然不會知道這些專業的心理實驗學知識。
他隻是基於常理產生了質疑。
【入獄第一天,所有“犯人”的原始名字都被數字編碼代替,“獄警”們也都穿戴上了標配的製服和墨鏡,開始進入角色。】
【“典獄長”津巴多在第一天夜晚為”犯人”們準備了紙筆,讓他們給自己最想見到的人寫信,並告訴他們,兩天後的探監日最想見的人會來。】
【津巴多在看他們的信時,發現一位“犯人”在署名時寫的是“犯人:2093”,也就是他的犯人編號,而不是自己最原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