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完美,隻求儘善。
【而為什麼宋代沒有接著出現門閥政治呢?】
【難道是大地主在宋代死絕了嗎?】
【除了開始遮蓋考生姓名外,宋代科舉最重要的改變,是科舉的範圍擴大到了全體庶族地主。】
【什麼意思呢?】
【打個比方,如果每年隻招生1萬,那毫無疑問,這1萬人百分百都是尖子生。】
【但如果招生擴大為100萬,是不是你我這樣的學渣,都能有機會了呢?】
【所以,它就是靠擴大招生範圍以及相對公平的考試模式,稀釋了大地主在科舉中的比重。】
彈幕飛出——
【這就相當於是科舉擴招嘛。】
【沒錯,如果名額少,肯定都被大地主們搶完,但名額多,大地主們就那麼一點人,不可能把名額都占完。】
大明時空位麵。
朱元璋眼露思索之色。
這一情況,他在史書中也讀到過。
增加科舉的中舉名額,的確有利於讓官員的來源更加廣泛。
讓普通百姓家庭能擁有更多機會。
但是,此法有利也有弊。
擴大中舉的人數,也就意味著朝廷要提供更多的官位出來。
會讓國家的官員人員激增。
宋朝的冗官問題。
就跟科舉名額增加有很大關係。
【當然。】
【這點能實現,除了知識傳播速度提高外,還離不開宋朝對佃農群體的承認。】
【在宋代以前,沒有土地的流民給地主打工,他們不被官府承認,也就成了隱戶。】
【久而久之,流民創造的財富,就成了官府流失的稅基,而大地主得到這些錢財後,就有實力抗衡官府。】
【但是,宋朝鼓勵他們進城務工,允許他們參加科舉。】
【就使得他們有一定話語權,不會像過去一樣依附地主。】
【就比如北宋大臣王禹,科舉上岸前,家裡就是給人磨麵的。】
大漢時空位麵。
劉徹微微頜首。
流民一旦擺脫了土地束縛,能夠擁有脫離土地獨立謀生的機會。
自然就不會選擇去大地主家當隱戶。
並且這一現象,等到工業革命開啟。
國家進入工業化社會之後會更加明顯。
因為百姓可以更大程度擺脫對土地的依賴。
【同樣,科舉範圍麵向全社會,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扭轉全社會的重武之風。】
【因為在古代,除了靠拚爹的門蔭能當官,基本就剩下軍功授爵和科舉。】
【現在宋朝增加科舉人數,提高了仕人待遇,戰場玩命和家裡蹲備考,很顯然精英們會選擇後者。】
曆代眾多古人點頭讚同。
自古以來,人都是趨利的。
在這種情況下。
何止是精英們會選擇讀書科舉這條路。
就算是平庸之輩。
隻怕也會先試一試科舉。
管他有棗沒棗,先打一棒子再說。
……
喜歡我刷人類進化史,祖宗全破防請大家收藏:()我刷人類進化史,祖宗全破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