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的茶樓從開始打地基來來往往的百姓都看在眼裡,但自打封頂落成之後至今樓體外麵都還圍著一層圍布,越是看不到越是好奇,這一天天的將百姓的好奇心直接拉滿了。
有人好奇便有人關注,招工啟事一貼出來立刻有人湊上來看。
有那識字的主動將紙上的內容讀給圍觀百姓聽:
“招賢啟示:
本樓擇吉日於城外集市開張,紅瓦青牆,竹影茶煙。今誠邀誌同道合者,共烹香茗,待客以清風明月。
亟需賢能:
茶博士兩名:通曉茶道,辨水識器,手穩心靜。
能說茶道經典,待客謙和如春。
月銀三兩,賞錢另計。
堂倌十名:男女各五名,年二十內,相貌端莊,口齒伶俐,能熟記茶點名錄。
月銀二兩,包食宿。
雜役一名:灑掃庭除勤快,搬運炭火得力,月銀一兩,節慶贈茶禮。
十五日辰時,有意者請至衙後巷崔氏女學詳談。”
這人剛讀完招工啟事,圍觀的人群中便有人提出了疑問,“這怎麼堂倌還招女人,女人家的能乾什麼,不在家相夫教子在外麵拋頭露麵的像什麼話?”
聽聞這話,剛剛為大家朗讀招工啟事的人便出聲了,“嗬嗬,這位兄弟請問您家裡是縣上哪家地主,看樣子家中富裕非常,想必您家中女眷都是極有福氣之人,成日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隻等著丫鬟仆婦伺候吧。”
這人話裡的內容看似恭維,但他那語氣和神態就快將我就是在嘲諷你幾個大字寫在臉上了。
再觀剛剛說話的男人,他身上衣裳雖然乾淨,但也不是綾羅綢緞,顯然家中並不是十分富裕的。
普通百姓之家,為了養活一家老小都是全家總動員,男人做男人的活計,女人操持家務,下田插秧哪樣活不乾,要是像他說的不能拋頭露麵,那一家人還活不活了。
沒想到自己就是說了幾句話就被人一頓搶白,男人臉上掛不住,想走又不甘心隻能在原地嘟嘟囔囔說些抱怨的話。
可圍在這裡的人哪有那麼多的精力分給他,大家都在圍繞招工啟事裡的內容在討論,便是自家沒有合適的人選也想著親朋好友。
“哎呦,我三姨姥姥家的三小子識文斷字人也勤快,這些日子正想來縣裡找活乾,我得趕緊的回去通知他們。”
“也不知道這跑堂的活我家那丫頭能不能乾。”
有那想讓自家閨女來試試的婦人卻有些猶豫,和身邊的人互相合計:“我家那丫頭今年十六了,我倒是想讓她出來做點活也好練練膽子,免得今後嫁人什麼都不懂被婆家拿捏,就是不知道這茶樓靠不靠譜?”
彆好好的清白姑娘進去了,倒招惹些亂七八糟的閒話。
聽聞這話,有人指著招工啟事最下麵崔氏女學幾個字說道:“這位嫂子知道崔氏女學嗎?裡麵的兩位女先生可是當今太後娘娘都下旨褒獎過的人物。
人家女學裡教的也都是正兒八經能讓姑娘家安身立命的本事,您家姑娘在她家的茶樓裡乾活大可以放一百八十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