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球爐比較複雜,賀重安設計不出來能夠製造煤球爐的機器,還不如人工打造。
但煤球就非常簡單了。
粉煤加粘土,按照一定比例加水混合。這是能幾十斤甚至上百斤,一起做的。
賀重安想法就是設計機器,儘可能代替人工生產的環境。受這個時代動力限製,賀重安能用的動力就是人力,或者畜力。
他隻能在這個基礎上,設計出功能機構就行了。
從機器結構上來說。很簡單。比八音盒與懷表簡單太多了。
就是將活好的煤泥,人力放進模具中,然後讓模具從上方砸下來。將煤泥壓製成為煤球,然後打開,人力將煤球搬下來。
賀重安擔心的就是效率與成本。
八音盒與懷表,所需要的力量其實都很小。推動分針秒針需要才需要多大力量。所以力量在傳遞中耗損,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但這種機器所需要的力量就大了。
力量每經過一個齒輪,每通過一次傳遞,都會有耗損的。如果力量耗損太大。這個機器就根本運行不起來。
或者根本不劃算。
既要儘可能利用人力,這機器就不能太重,一個普通男人作為動力,也能用得動。但也不能太輕,太輕提升的效率太少,那還不如人力打。
所以,賀重安必須找最頂尖的能工巧匠來打造這個機器。用齒輪,傳送帶,滑輪等等機構來減輕人力。做到效率最大化。
這不是賀重安一個人能做的。必須要找一個了解這個時代各種工藝的大工匠。
雷千鈞看了半日,又與賀重安商議了半日。終於點頭說道:“沒有問題。”
雷千鈞從不輕易許諾。
答應了自己會辦到。
他先去宮中,拉來好幾個老頭。
全部是各領域的頂級工匠,經過一番研究後,紛紛打造出合適的零件。
煤球機就造出來。
可以三個人操作。
一個人將煤泥填充到模具裡,中間這個人拉動繩索,繩索通過滑輪將另外模具拉起來。然後一了開關。模具從一米高砸下來。
兩邊模具砸在一起,就將模具內的煤泥砸成了煤球。
這一下子就能打十二個。
這其實也是權衡利弊過的。畢竟人力量是有限的,模具更多,所需要的力量就越大了。
這個簡單到了極點的機器。也給帶來了效率上的飛躍。
每個人用人力壓磨具的話,同樣的時間,最多生產三個煤球,但現在是十二個。
更不要說,分工令人效率提升。三個人每人隻做一件事情。比之前提升效率何止十倍。
賀重安立即給雷千鈞封了一百兩銀子,說道:“多謝老丈。”
雷千鈞推辭不過,隻能收下了,說道:“我等其實沒有什麼功勞,都是公子的奇思妙想,沒有公子的奇思妙想,我等不過些許伎倆能做什麼啊?”
雷千鈞這句話,並不是完全客套話。
作為大內最頂尖的工匠之一。
雷千鈞一輩子做過很多巧奪天工的東西。有些放在現代,也是能在拍賣行拍出大價錢的工藝品。
比起他之前的作品。
這個打煤球機,簡直是又粗又笨。也沒有美感。
但雷千鈞卻有一種不應該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