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多年皇帝,在任更是主持過多次征伐。皇帝早就有一種能力,那就是通過戰報,開支,人員調動等,來判斷前線戰事困難與否,以及前線將領有沒有欺瞞。
這能力說穿了也不稀奇。
就是一種讀報表的能力。
一些高級管理人員,僅僅看下麵的報表,就能判斷下麵的人,有沒有欺上瞞下,虛報開支是一樣的。
皇帝隻看一項數字。
那就是武寧侯在西海五六年間,打了多少仗。
皇帝默默算了一下。幾百人規模的衝突,平均一兩日就有一次。千人規模的戰事,平均一個月有一次。至於更上麵,五六千人,或者過萬人的規模戰事,比較少了。
但半年,或者一年總是有一次的。
戰報上每次都勝利。
皇帝將這些交戰的地名一一記下來,與腦海中的西海地圖對照。
立即發現,都在西海府城,與七個縣城附近。
也就是說,從地圖上西海府一大片。但實際上的西海府僅僅控製大金沙江,也就是後世伊洛瓦底河兩岸一線。其他地方都不安全。
皇帝默默推算,覺得有兩種可能。
第一,武寧侯養寇自重。虛報戰功。
但皇帝對照,朝廷撥給西海的款項。發現每一次勝仗,樞密院都努力壓賞錢。按皇帝對於軍中撈錢手段的了解,看戰事頻繁與損失程度,覺得武寧侯大概撈不了多少錢。
樞密院或許在防著武寧侯府養寇自重。
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如賀家所言,西海局麵不穩。
武寧侯已經用了吃奶的力氣鎮壓了。甚至為了西海局勢,將侯府的家底都掏空了。
至於哪一種可能?
皇帝一時間也拿不準。
雖然賀家弄得聲淚俱下,但皇帝卻不敢輕易相信朝廷上都是影帝。包括他自己。
但即便如此,他依舊有了決斷。
先安撫。
如果賀家騙他。
秋後算賬,殺絕滿門。
賀家如果沒有騙他。
皇帝必須對西海局麵做出反應了。
皇帝是不想管事,甚至懶得管事。但並不代表,他想讓西海淪陷。
南海征伐,是這輩子最大武功。
是能與漢開西域相提並論。他自己也可以與漢武帝一較高下的戰功。他怎麼允許丟西海?
他太清楚朝廷很多人,都是看人下菜碟的。
今日皇帝殺了賀重安,下麵就會覺得,賀家不行了。自然捧高踩低。武寧侯在西海本來就危機重重。再加上後方重重壓力。一個不好,支持不住。
西海難保。
甚至皇帝還有一種極端的揣測。
武寧侯發現局麵不可為,或許選另外的道路?比如投降。
武寧侯或許不是與國同休,但也是百年侯門,做出這樣的事情,似乎得不償失。但曆史上很多事情,就是不講道理的。
特彆是背叛這一件事情,糜芳為何背叛劉備,千載之下,都讓人想不通。
之前皇帝覺得,武寧侯不就是普通一地方總兵,這樣的人在朝廷有幾十名,不值一提。何須考慮他的想法。
當發現武寧侯事實上,是大夏抵抗西夷第一線的將領,西海是戰區的時候。
在處理這樣的事情上,皇帝從來是慎重的。就好像處理一個定時炸彈。小心拆線,在拆掉之前,什麼事情都可以優容之。
皇帝目光掃過賀重安,心中暗道:“是一個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