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獨臂老人咧嘴一笑,這才將銀子接過放在一邊椅子上,說道:“夫人,您不必如此。老漢從小就知道,我家吃這碗飯,死在戰場上是遲早的事情。反倒是老漢我丟了一條胳膊在戰場上,能活到現在,已經是幸運。重福這孩子,是給沒福的。”
隨即拉了一個孩子。說道:“這孩子是家裡孫輩老大英漢,今年十五歲。再過兩年,就能上戰場了。”
“英漢,給夫人磕頭。”
十五歲的孩子,已經是小大人了。懂事了。此刻雙眼含淚,就要上前給賀夫人磕頭。
賀夫人連忙攙扶起來。說道:“十叔,要不,您家就不要出人了。”
“不。”老人勃然大怒,說道:“這是規矩。吃了族裡飯,占了族裡的地。除非人死光了。否則決計不能讓出位置。”
賀夫人隻能答應。
賀重安跟著賀夫人挨個報喪。
有的人有骨灰,有的沒有骨灰。
賀夫人也挨個給賀重安講解,誰家什麼職位,怎麼死的。按家中標準,要撫恤多少。一一做了交代。
用了好幾日,跑了三個莊子,才將所有撫恤發放完畢。
賀重安隻覺得有幾分心力交瘁。
報喪這差事。看似很輕鬆,不用動什麼腦子。但看著一個悲痛欲絕的家丁親屬。
人非草木,豈能沒有感染。
見多了,人會很累的。
心累。
賀夫人帶著賀重安在莊子裡踱步說道:“老三,這是賀家的老底子。你將來不管做什麼,一定要好好照顧這些人。有這些人在,賀家就在。”
賀重安說道:“孩兒明白。”
他此刻真正接觸到了賀家最寶貴的財富。
這五百戶家丁。
賀家苦戰。直接反應在這些家丁家裡。
幾乎家家都有戰死的人。
但即便如此,家家也都感賀家恩德。無論如何也不放棄家丁的位置。死了一個頂上一個。
“真是孩兒有些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讓子弟繼續做家丁啊?”
賀夫人淡然一笑說道:“你啊。還是不明白普通人的生活。你知道,禁軍大營是如何征兵嗎?”
賀重安說道:“請母親指點。”
賀夫人說道:“朝廷懲前明之弊,從一開始就行募兵製,不過圈定征兵地。以山河四省良家子為兵源,編練禁軍,樞密使在四省專門有人負責征兵。子弟從軍,家中免役,征兵之後,在北京訓練。然後派駐各地屯駐。各地百萬禁軍,占據天下軍隊一大半。”
賀重安微微思索,就明白為什麼這麼做了。
征兵也是需要成本的。
假設,從雲南征兵到北方當兵,這裡麵的問題簡直太多了。
而山河四省,大片平原,人口稠密。
兵源足夠。
更何況朝廷在北京。這些軍隊也就與朝廷有天然的聯係,在外駐紮。忠誠度也能保證。
“太祖太宗時,軍中待遇好,與我家家丁的待遇差不多。我家有很多家丁都跑去朝廷當兵了。”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沒奈何。”
“但明宣之世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