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到43軍後,李誌堅就安排給第四集團軍送去二十萬發日式三八式步槍的子彈來。
李誌堅在和孫蔚如的交流中,當他說起給43軍的新兵每月用幾十發子彈來來進行實彈射擊訓練時,孫蔚如露出了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表情。
並且從孫蔚如的言語知道,中央給第四集團軍的補給時有時無,現在的裝備的改善主要是依靠參與的兩次太原會戰之後的分配。
裝備水平改善了一些,不過彈藥方麵仍不充裕,日常中基本不敢進行實彈射擊訓練,隻是給部分精銳部隊多補充了一些彈藥,這些部隊會進行少量的實彈訓練。
在第三次太原會戰後,43軍消滅了一一四師團,繳獲了不少的日式彈藥,雖然繳獲品上交二戰區司令部集中處理,不過彈藥和食品等消耗品43軍都自己留了下來,準備用於日常的訓練。
看到第四集團軍的彈藥那麼緊張,就挪出了二十萬發,雖然不夠第四集團軍全軍訓練使用,但是用來給幾個團訓練也還是足夠了。第四集團軍總共不到四萬人,到時候能派出三個團來配合他就已經不錯。
在收到這這子彈補給後,孫蔚如知道李誌堅的意圖。兩人雖然第一次見,但是一見如故,李誌堅超越年齡的見識和大局觀,讓孫蔚如引為知己,他明白李誌堅提供的這些彈藥就是來為部隊進行實彈訓練的。
孫蔚如將這些子彈全部批為訓練用彈,選拔了幾個團進行集中訓練,以此部作為隨同43軍進入冀中的預備部隊。
在和第四集團軍確定了彼此的防區,以及將自己未來一段時間的計劃共享之後,李誌堅的精力就都放在了43軍和娘子關一線建設上。
首先,李誌堅開始安排43軍內的山西籍軍官和老兵們分批次回家探親。
隻要老家不是在日本占領的大同地區的,都可以申請回家探親。43軍的山西籍官兵,大多都在抗戰爆發後都沒有回過家,以己度人,他知道官兵們與其家人之間的思念。
至於其他中國軍隊擔心的逃兵問題,李誌堅也不怎麼擔心。
晉綏軍的官兵都是自願參軍入伍,這一點和其他部隊不同,不存在拉壯丁的行為。探親回家之後,不排除有個彆人會因為各種原因做逃兵不再歸隊,但是他自信自己的部隊不會有太多出現。
為了不影響部隊戰鬥力,李誌堅定下每次隻能回去最多十分之一的人員,所以給每個人的探親假並不長,除去路上的時間,也就在家隻能待兩三天。
其次,是在本地招收新兵。
經過第三次太原會戰,43軍所部也傷亡上萬人,重傷和戰死6千人左右,所以,全軍人數也下降到4.4萬人左右。
現在除了山西以外,很多部隊都在拉壯丁,而山西之前大多是由預備役補入或者二戰區軍政處集中招收新兵。
不過這次大戰之後,閻錫山並繼續這樣擴充,由於有了43軍在省外放手招兵的先例,閻錫山認為這個模式也不錯,節省了很多中間環節,所以就將部分招兵權下放給各軍,讓部隊在駐地自行招收一些新兵,將在作戰時的缺額補齊,隻要在招收之後將名單上報給二戰區軍政處,由軍政處統籌為新兵發放武器和軍餉。
除了61軍在忻口防線上駐守,招募新兵不易,由二戰區軍政處負責將所缺兵員補齊外,其餘各部都要自己來解決。
43軍在陽泉打出招兵的公告後,由於43軍在第三次太原會戰中打出了名聲,所以有不少人來報名參軍。
對於這次入伍的新兵,43軍也是直接補入各部隊中,各個步兵團的上限是2250人,補齊則止。這樣各個團中在滿編之後,還可以成立一個偵察連。
李誌堅這次對軍警衛團又進行了一次大換血。
幾乎將原有的警衛團軍官全部調出,全部到各旅、團中任職,各旅團之間也進行了一些調換。這樣調換之後的警衛團軍官,都換成了戰鬥經驗豐富、身經百戰,忠心又有保證的人員。
這樣警衛團也成為了43軍中戰鬥力非常有保證的部隊之一,之後和特戰隊一起成為了李誌堅手中的兩把尖刀。
第三,則是大興土木,重修炮兵要塞的工事,並申請增派重炮。
李誌堅在王東生的陪伴下,對娘子關及周圍都走了一遍,尤其是對上次日軍獨立山地旅團突然冒出來的那個路線又親自走了一遍,隨後就開始在娘子關周圍再次大興土木。
將娘子關的防線向北延伸幾十公裡,在娘子關北側一帶,也設置固定國防工事,並新建軍營,安排部隊在此常駐。
李誌堅將炮兵要塞的炮台進行了重新建設且,使得所有火炮可以180度轉換角度,不再是隻能向前方射擊,這樣在後方禦敵時也可以射擊。
同時擴大了炮兵要塞的規模,之前的炮兵要塞中隻能容納二十多門炮,這次李誌堅將在山西省外繳獲的四門150重炮都拉了過來,並且又和閻錫山申請,將更多重炮布置在這裡。
在第三次太原會戰時,晉綏軍又繳獲了七門可用的150毫米重炮,閻錫山又從重炮旅中分出一門,共給娘子關補充了八門,這樣在娘子關的重炮數達到了十二門。
雪花山的地勢要比東麵高出不少,這些重炮的射程能達到十五公裡,李誌堅準備將這個炮台,作為支援他東出作戰的重要火力點。
到了五月中旬,一個消息傳來,日蘇在外蒙邊境的諾門罕開始武裝衝突,日軍向駐紮在那的蘇聯紅軍發起攻擊。
李誌堅原本還在尋找出戰河北的時機,聽聞此消息頓時大喜。
第三次太原會戰時,當初李誌堅還比較奇怪,日軍的甲種師團都在東北駐紮,一個也也沒出來,並且到了後期華北方麵日軍實力不足時,距離不遠的關東軍也沒有援助。
此刻他心裡才有了答案,那麼由此可見,日軍當初一定是在為進攻蘇聯紅軍做準備,並且準備這麼久,那麼所圖肯定不小,日蘇這一戰的規模絕對小不了。
在繼續觀望了一段時間,到了五月底時,日蘇兩軍之間的戰鬥規模加大,李誌堅知道他出征河北的最好時機已經到來。
喜歡抗戰之新晉綏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新晉綏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