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又一次無功而返
日軍先頭增援部隊到達後,並沒有立即發起進攻,在幾個師團的主力到達後濮陽地區和新鄉後,才開始統一行動。
此時已經過去近一周,李誌堅率領主力和傷員通過太行陘返回了山西,斷後部隊則跟著想要遷移的百姓一起行動。
閻錫山命令43軍全力負責防守晉城,讓孫楚率領33軍進駐運城,尤其到中條山上協助第3軍,防止日軍穿過中條山進入到運城。
日軍一開始即實行了鐵壁合圍的戰術,向西攻占孟縣、濟源等太行山南麓沿線,黃河以北的地區,在東麵穿插到林縣外圍。但是沒有繼續向西北深入,因為龐炳勳的二十四集團軍主力在林縣,就暫時放過林縣,專攻43軍的地區,想要首先給予43軍以重創。
隨後幾個師團全部平推,將隊伍細分到大隊級彆,從東南方向向西北進行推進,對43軍占領的豫北幾個縣實行篦子戰術,精細梳理。
隨後日軍開始進攻太行陘,擬從這裡進入山西,太行陘的道路通行情況要好於白陘,雖然在最近的隘口之中,濟源西的軹關陘也能通行,但是風險卻比較大,有被從太行陘出來的中國軍隊截斷後路的風險,所以日軍最終決定從太行陘攻入山西。
但是現在太行陘內已經是堡壘林立,道路的通行條件雖然比白陘好一點,但是大多數地方也還是比較狹窄,根本無法進行大部隊機動,並且在要害地方修建的堡壘,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
由於重炮無法運上去,所以火力掩護則隻能依靠飛機,但是由於精度問題,日軍出動的飛機數量雖多,卻也難以完全砸開鋼筋混凝土工事。日軍隻能拿人命去填。
守衛太行陘的43軍的火力充足,日軍攻打第一座堡壘費了很大的勁才攻下來後,又苦戰幾個堡壘後,幾天的時間已經度過。
在山間的戰鬥,隊伍展不開,日軍無奈之下,開始使用中國軍隊常用的夜戰,這也是前麵幾個堡壘被攻下的原因,日軍夜戰隊伍用大裝量炸藥包逐步炸開道路,困於照明彈不足,才被日軍摸上來炸掉。
在之後43軍吸取教訓,在夜晚派出多道暗哨進行防衛,並使用土辦法,在工事前的道路上挖了一個坑,坑裡弄了一些煤堆壘成的篝火,在入夜前點著,至少起到一些照明的作用,這樣配以少數的照明彈,也抑製了日軍突然襲擊的可能。
在這一戰中日軍使用了新的戰術,日軍決定在實行空降作業,想要空降到守軍之後。但是在空降一部分兵力後,有直接降落到了暗堡堡壘前守軍的槍口下,有些則降落的距離太遠,戰術上已經失去了意義。
進攻近半月,想要徹底打穿太行陘仍遙遙無期,日軍最終決定停止這次攻勢。這次作戰,最終又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日軍又一次在對山西的進攻中無功而返。
由於此戰的主要作戰區域主要是在豫北及太行山南麓的太行陘進行,所以也史稱太行山戰役。
對於日軍撤兵,李誌堅認為,應該還是日本的財政的問題,現在日軍的兵力遠遠沒有達到極限,但是日軍現在的財政早已經過了紅線,部隊在駐地不動還好一點,如果進行大會戰,運輸、彈藥等消耗都是極大的。在1938年之後,日軍不進行大規模的會戰,也主要是因為財政上供養不起。
戰後,李誌堅在翻看日軍的戰誌後,也證明了他的想法,現在日軍打仗也必須要算經濟賬,經濟上不合算的仗,大本營就根本不可能同意,在此戰之中,耗時半個多月,但是基本沒有實質進展,且後續也沒有快要突破的跡象,所以最終該戰被日軍大本營叫停。
經過日軍大本營測算,進攻東南亞,基本不會遇到大的阻力,帝國海軍可以作為開路先鋒,而收獲將是非常豐厚的,將獲得日本發展夢寐以求的石油資源,所以大本營密令中國派遣軍,尤其是華北方麵軍停止無謂的消耗戰,為之後南下作戰做準備。
在從太行陘退出後,留下三十七師團外,其他部隊都返回原駐地。
但是改變了以往的策略,將駐軍重心從新鄉改為沁陽和輝縣,師團部駐在沁陽,斷絕43軍再次出晉進行蠶食作戰的可能。
三十五師團編製撤銷,剩餘力量並入三十七師團,在又增加了一些兵力後,將三十七師團改編為兩旅團四聯隊製加強師團。
喜歡抗戰之新晉綏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新晉綏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