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又一輪的建設高潮
李誌堅馬上給李守義發電報,讓他和發動機廠的負責人迅速趕往長治兵工廠。
當李守義和發動機廠的負責人風塵仆仆的趕到長治兵工廠後,都沒來來得及歇息,就被李誌堅領到一處廠房。
兩人看到經過兵工廠技術工人的擺弄,一台通著輸氣管的發動機平穩運轉時,就露出了吃驚的表情,在被告知發動機內沒有油料,都是靠煤氣驅動後,都變為一臉欣喜。
在掉頭看向李誌堅,李誌堅也含笑點頭之後,發動機廠的負責人激動的揉起了臉,因為過於激動,臉都有點僵了。他深深的清楚解決了燃料問題對於他的廠子的意義。
而李守義想到的很多,更知道有燃料支撐的內燃機的意義了,不光可以激活發動機廠和汽車廠,如果有足夠的氣源保證,這簡直可以在山西掀起一場工業革命。
在被李誌堅告知,就在不遠處的沁水縣,即有足夠的氣源時,李守義都有點不由自主的顫抖。
影響山西實業公司,乃至山西發展的除了戰爭之外的最大桎梏,終於找到了破解的辦法。
然後讓發動機廠的負責人繼續研究燃氣內燃機,由長治兵工廠的技術工人幫助其解答技術上的問題。李誌堅則帶著李懷義就到了工廠裡麵的一個屋子裡,兩個人在裡麵一直待到了深夜,除了上廁所外,吃飯都是在那個屋子裡進行的。
在李守義等人返回太原的時候,按照李誌堅的命令,所有參與發動機油改氣、製作燃氣罐的技術工人都隨同一起前往太原。
太原的發動機廠隨後就將生產的發動機從以前的燃油機變為了燃氣機,在廠子的周圍另幾座配套廠房也在開工建設。
在沁水縣,更是湧進了很多新人,不少技術人員和工程人員開始進行選址和規劃,之後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工人們開始日以繼夜的挖掘著山洞,在沁水縣的山裡,一座座工廠的廠房在山洞中形成。
為了防止日軍飛機轟炸,新建的工廠都隻能學習長治兵工廠的做法,將廠房建在了山洞中。
還有不少學者和技術人員在沁水煤礦周圍活動,不停的在煤礦老礦工的帶領下進行打孔和取樣。
眾多的軍人也湧進了沁水,開始了龐大的修路工作。沁水地形中平坦的土地少,並且之前開發水平低,很多地方並沒有道路通行。
以李誌堅的規劃,這裡要建起一座大型的液化煤層氣廠,來支撐未來一段時間燃氣交通工具的用氣需求,這是一切後續發展的基礎。
同時還要建配套的管道廠、製罐廠、鋼鐵廠和電廠等一係列工廠。這些廠建設之時需要運進的物資,以及投產之後的原料和產品的運輸數量,絕對是個天量的數字,所以必須要先有足夠便利的交通基礎條件。
第八集團軍的原本進行開荒的部隊,也不再進行開荒,而是被都調來這裡進行修路。武士敏在知道李誌堅的安排後,也從98軍中派出了不少部隊參與了進來。
不過很快,還是暴露出來一些問題,尤其是資金和人力等不足的問題。
資金的問題相對還好解決一點,李誌堅將山西實業公司的資產都集中起來,國內的不夠,還從在美國的資產中抽調了一部分。
並且李誌堅還專門回太原和閻錫山彙報了發動機改氣成功以及沁水煤氣儲量巨大的情況。
閻錫山知道後,和李誌堅一樣激動,他太清楚解決了內燃機能源問題後會出現什麼樣的景象。
雖然在陝北地區發現了一些油田,不過由於開采的技術條件不足,采油設備也不夠用,加上不敢公開開采,既怕被日軍偵察得知而進行破壞,更怕因此讓日軍覬覦而再次發起大戰。所以每年開采出來的量根本不夠使用。
對於晉綏軍和整個山西而言,油料都處於極度缺乏的狀態,這也成為了當下限製山西發展的重要因素。
這些油料隻能優先保證軍用供給,民用卡車等使用大多都停了下來。不過即使如此,坦克的用油都緊張,戰車營每年都不敢過多訓練。軍用卡車的利用也隻是滿足最基本的運輸物資需求,人員的機動一般都舍不得利用卡車。
而現在有了解決能源不足的辦法,必然會讓山西的機械化水平出現極大的提升,不管在軍事上還是經濟上助益都極大。
閻錫山立即讓西北實業公司參與進來,不惜從緊張的軍費中又抽出一部分資金,和山西實業公司一起投資入股。
而人手的問題則比較難以解決。低溫液化煤層氣廠、煉鋼廠、管道廠、製罐廠等都要大量人員,不光是技術人員缺,現在就是最基本的苦力工人都開始缺乏。
現在是農忙之時,他不敢影響農業生產,進而影響糧食的收成。並且隨著這些新廠的建立,前年投產的煤礦,現在采出來的煤都有了銷路,也不能將已經基本熟悉了工作流程的煤礦工人抽出來。
好在今年出征豫北從豫北又遷移過來一些人,不過受時間限製,動員過來的移民數量有限,青壯年不少參軍入伍,剩餘的人力根本滿足不了這些工程所需的苦力需求。
李誌堅每天各處找人,從各地瘋狂的招人,可是找到的也隻是杯水車薪,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李誌堅剛來晉東南時讓他最擔憂的是無法妥善安置移民,而現在,讓他比較困擾的則成了人力不足。原因就在於,又一次的建設高潮開始在晉東南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的進行。
喜歡抗戰之新晉綏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新晉綏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