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河北巨變
對於這個突變,閻錫山和一眾第二戰區長官部的將領們也看到了這產生的影響,於是命令李誌堅全權處理這個事情的後遺症。
同時將34軍的部署進行了微調,將原本在陽泉、晉中的駐地,換成駐軍陽泉和長治,加強了長治方向的防守力量。
從感情上講李誌堅對於龐炳勳是既同情又覺得可惜,一直在河北平原這種地方待著,且後方的援助時有時無,的確讓人絕望,換一個人長久在這種沒有希望的日子裡也會逐漸的消沉。
但是龐炳勳畢竟不同於孫殿英,龐在大戰台兒莊之中是出了名的抗日英雄,之後數年也是始終堅持抵抗日軍。
他通過情報線了解到了龐炳勳投降的過程,是在戰鬥中大部隊被打亂,他和兒子以及少數幾個人藏到了一個山洞裡,之後被孫殿英知道報告給了日軍,日軍到了龐藏身的地方將龐包圍後,龐才投降的。
他知道龐投敵實非自願後,基於英雄惜英雄的心結,就準備搭救一下。
此時龐已經在安陽就任為汪精衛征服的24集團軍司令,還沒等他行動,從情報線又傳回消息,龐被軍統策反,準備複返國軍時,龐行動拖延錯過了聯係時間,被日軍發覺,將龐部調到彆處。
此時,李誌堅也就斷了搭救龐炳勳的心思,龐炳勳在有機會反正得時候還行動拖延,不管是其內心是否情願,都看出其行動的遲緩,已經不複英雄往日的光彩。他自己都如此,其他人進行搭救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
但是李誌堅一直猶豫該如何挽回龐炳勳、孫殿英投敵的影響。河北省主席的職務,國府中央已經任命了原四十軍副軍長馬法五來代理。
現在的河北省主席,根本沒其他人願意來接任,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就做的比龐炳勳好。
在現在除了張家口的守軍外,國府在河北的抗戰力量就剩下了40軍剩餘的不到一個師的兵力。
李誌堅專門派人去和馬法五進行聯係,告知如再遇到日軍大兵來犯,可以通過白陘退到晉城,43軍會進行接應。
現在的40軍和第八集團軍是唇亡齒寒,必須要抱團取暖,相互策應,馬法五現在最大的依靠也就剩下晉綏軍,周圍再無其他國軍力量,所以也是積極靠攏,甚至流露出投靠的意願。
對此,李誌堅將馬法五的意願傳遞給閻錫山,閻錫山回電,暫時先不要公開,40軍原屬於西北軍,西北軍畢竟不同於陝軍,陝軍楊虎城餘部隻剩下3個不滿員的軍,而現在西北軍剩餘的力量還較多,力量分散在各地,這時候公開,會讓國府更加警惕,對山西大局不利。
且40軍剩餘的這點兵力,對閻錫山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在抵抗日軍上可以起到的作用也有限,由李誌堅酌情幫襯就可。
於是,李誌堅將在繳獲的日軍裝備抽出一部分,給馬法五援助了100挺輕機槍、100具擲彈筒以及相應的彈藥,40軍現在虛弱至極,隻能進行遊擊作戰,所以就給其的補充都是一些輕武器。這樣既強化了一些自衛能力,又可以方便部隊機動。同時為了加強聯係,又給其援助了幾部單線聯係的電台。
由於龐炳勳的24集團軍投敵,還產生了一些彆的影響。
重慶國府決定將在山西的中央軍以增援他地抗日需要而調出。
現在駐在山西的中央軍已經沒有任何駐防的意義,晉綏軍的實力較大,駐守山西的中央軍的待遇和裝備都不如晉綏軍,這樣一直下去,還會造成軍心不穩,於是決定將中央軍全部撤走。
在山西的中央軍總共有第14集團軍和第3軍,第3軍一直在中條山駐守,這次河北巨變,緊鄰的晉南必須保有較多的力量,就保留第3軍暫時繼續駐防,14集團軍不再駐守山西。
國府中央對於14集團軍現在也有了一定的防備,在山西駐防幾年,沒有向中央反饋過幾次晉綏軍的情況,反而屢屢給晉綏軍說好話。隨著晉綏軍和山西在國內影響的持續擴大,內心開始有了懷疑的重慶國府軍委會,決定對14集團軍的實力進行了削弱。
轄下的第9軍轉隸到37集團軍,高桂滋的17軍轉隸到第5集團軍,司令官劉茂恩隨集團軍司令部到達河南。
不過在駐防河南後,又發現14集團軍被削弱到力量太過於單薄,於是軍政部又給了14集團軍暫編第4軍的番號,由謝輔三任軍長籌建。
喜歡抗戰之新晉綏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新晉綏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