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武說的極是,不過撤退的日軍暫時退到魯山、登封、汝州,這十餘萬日軍形成的戰線不可謂不牢固,43軍雖是強軍,但是要去硬攻,某還是覺得未必可以取得實效,還容易給敵可乘之機。且周圍其餘部隊,如劉某手下的幾個師,還有湯副司令手下的部隊,都已經是疲師,未必能夠增加多少助力。”劉戡將不利方麵的因素首先講了出來。
“麟書兄說得是,這也是我頭疼之處,可是眼睜睜的看著日軍退兵,實在心有不甘。”
劉戡聽後也陷入了思考之中,隨後起身來到地圖處盯著看,李誌堅也跟著到了地圖前,兩人都盯著地圖思索,不再言語。
良久之後,劉戡才抬頭看向李誌堅:“振武,你對湖南之戰並不看好?”
李誌堅也看了劉戡一眼,原本準備搪塞過去這個問題,但是看到劉戡的眼神,不想說出違心之話,還是緩緩點了點頭,“橫山勇此人用兵不同於園部等前任,在日軍中也有善用兵之名,況且此次湖南戰場上已經知道番號的部隊兵力加起來就有三十多萬,幾乎比前幾次長沙會戰增加了一倍。
還有一點,前車之鑒,橫山勇絕對不會不進行分析借鑒來避免重蹈覆轍。而我們看九戰區的部署,薛伯陵用的還是他成名的“天爐戰法”,凡事可一可二,不可再,再好的戰術一直用,對手肯定會找到漏洞,況且此次日軍的兵力雄厚,完全可以多路進攻。而九戰區的兵力並沒有增加,所以”,李誌堅沒有說完,但是眼神中的意思誰都能明白。
聽著李誌堅的分析,劉戡不由的點頭,雖然臉色開始變得不好看。
劉戡是個更加純粹的職業軍人,政治上的事情他考慮不到,但是軍事上的事一想就通,隻不過之前不願意從那方麵去想,薛嶽指揮九戰區在長沙三戰三捷,讓人們本能的對他產生了不小的信心,可是此刻李誌堅的分析,馬上讓劉戡意識到了這一次的凶險。
“湖南距離我們這麼遠,鞭長莫及,我們也沒有辦法。現在唯一辦法就是找一個地方,將日軍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劉戡皺著眉,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和李誌堅說。
兩人又盯著地圖看了一會,最後不約而同的看向對方:“河北黃河北)!!!”。
不過說完之後,劉戡的神色又暗淡了下去,現在河北之地,已經幾乎沒有了重慶方麵的力量,在24集團軍的龐炳勳投日之後,就剩下一個殘缺的40軍,現在40軍也調到了黃河南岸,想要在河北發動大動作,就隻能依靠晉綏軍來做。
之前李誌堅將關注點立足於戰術上,越想越鑽進牛角中,現在經過劉戡的一席話,瞬間將思路打開,心裡的疙瘩解開,反而心情順暢了一些,隨即就開始分析起將43軍北調河北的可能性和方案。
現在最擔心的就是重慶方麵會攔著,不讓43軍北調。
“麟書兄,河北或許是可以牽製之地,不過卻難以派出有力部隊前往,現在中央軍主力都在黃河以南,晉綏軍距離稍近,但是卻有守土為重,難以出動主力前出,現在雖然在冀北有23軍等晉綏軍的將士在遊擊,但是卻無法打痛日軍,日軍要點俱在,一旦兵力回援,那麼一切就都恢複原狀。”李誌堅說出了這個方案的難點,就在於沒有兵力去執行。
“振武,現在河南局勢已經形成僵持,日軍剛剛退兵,應該不會立即再次西進,所以你我在此常駐,也是維持現狀,若43軍可以北調,那麼可起的作用就絕不可小覷。”劉戡看著地圖說道。
“那我們調離,在洛陽周圍的平衡不是打破了嗎?”
劉戡的表情突然變得有點遲疑,在李誌堅心中奇異之時,劉戡突然壓低了聲音,說道“有一個消息振武或許不知,某已經聽得消息,中央已經在考慮讓某接任36集團軍,到時候手中的力量會增加一些,到時候手中有了36集團軍的47軍,進取可能不足,但是守住洛陽周圍某還是有點信心。不過這個消息振武知道即可,切不可外傳。”
聽到劉戡將此隱秘之事向他說出,李誌堅也有點小小的感動,立即答應了劉戡的要求,之後李誌堅又說出自己的擔憂,“中央會讓我們北調嗎?”
對於這個問題,劉戡也心中無底,並沒有立即回答,思索了一會後,才說道:“某雖人微言輕,但卻願為振武向中央建上一言,現在湖南局勢危急,若河南日軍也轉向湖南,那麼真的有可能發生不可預之事,此時若有43軍北上河北,可以將河南日軍目光吸引到河北,於國為一大功,想必中央會同意吧,不過振武也要通過二戰區進行建言,光某一人之言,實在太過單薄。”
李誌堅經過不長時間的交流,發現劉戡此人確是心憂國家的真漢子,心中漸生敬意,在謝過劉戡的大義之後,硬是留著劉戡在43軍吃了一頓飯,對於李誌堅來說,在自己軍中留下中央軍的將領一起就餐,平生還是首次。
喜歡抗戰之新晉綏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新晉綏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