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誌堅立即用這些資金在山西的兵工廠下了不少訂單。
有了美國專業軍工人員的幫助和本身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太原兵工廠和長治兵工廠新出廠的炮鋼質量已經滿足生產150毫米重炮的要求。
之前太原兵工廠就用進口而來的炮鋼仿製過德製萊茵sfh150毫米榴彈炮,不過在1938年底中國的港口都被日軍封鎖之後,再無法得到高品質的炮鋼,這種重炮的生產隻能停止,總共不過生產出二十多門。
現在自己可以生產出合格的炮鋼後,閻錫山馬上下令恢複了這式150毫米重型榴彈炮的生產,並將月產量升格到8門。
李誌堅早就想要一些150毫米的重炮,自從華北戰場的製空權轉到盟軍之後,火炮作為“戰爭之神”的作用被淋漓儘致的發揮出來,成為攻城戰中的最佳利器。
本來就是火炮控,此刻有了用武之地,李誌堅自然想要更多的重型火炮來用於即將到來的石門之戰。現在他手中有了足夠的資金保障,就立即向閻錫山申請訂購一批這種仿製的萊茵150毫米榴彈炮。
閻錫山在第一時間就知道了李誌堅得到大量的美元援助這件事,關於這件事,常駐山西的美軍顧問也同步通知了他,並且也讓他知道其中的彎彎繞。
明白這些錢最終都會依照李誌堅的下單,換成從山西出去的武器、彈藥或者其他物資。對於這種生意,閻錫山自然欣然接受,並且心中很是欣慰,有了這些錢,晉綏軍經費的緊張局麵又有所緩解。
並且也明白了李誌堅心中始終還是向著山西,向著他的。
於是當即同意以南京政府引進德國火炮時的價格4萬美元一門來結算,炮彈便宜一點,按照其一半的價格,也就是20美元一發出售。
並且還提供了另一個選項,如果想購買日式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話,價格減半,按照兩萬美元一門來出售。
有了自產的新炮,繳獲的日軍的幾十門舊炮在閻錫山眼中頓時失寵,地位變得有一些雞肋,這種日式火炮的身管較短,造成射程不夠,在要塞中使用的效果遠不如仿製的長身管德式火炮。正想著怎麼處理這些火炮,這次李誌堅的申請正好給他一個枕頭,現在沒有比這更好的買家。
李誌堅對這兩式重炮的性能基數都很了解,尤其是那些日式重炮,其中的大部分還是他的部隊繳獲的。
德式重炮身管長,因而射程遠、精度高,但是隨之而來一個巨大的問題——重量相對較大,在山區的機動並不是很方便,並且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交貨。
而日式的96式150毫米榴彈炮重量稍微輕一點,隻有四噸,機動性稍微好一點,並且在忻口防線和娘子關防線上都有配備,現在娘子關防線上就有12門,這些炮隨時都可以運出來。
李誌堅最終定下24門仿德式重炮和12門日本九六式重炮,每門炮配備180發炮彈。
除了為自己訂購一批150毫米重炮外,李誌堅還給一戰區的部隊訂購了大批的裝備。
經過一段時間的視察,他知道一戰區的部隊有一些完全是因為裝備不好限製了戰鬥力的發揮,並不是部隊不願戰或者不敢戰,早就想給這些部隊改善裝備。
於是增購了8個炮兵營需要的96門75毫米山炮,每門炮配套了120發的炮彈,還有大量的迫擊炮和輕機槍、衝鋒槍及相關彈藥,一口氣又花了二百萬美元。
這些裝備在山西的各個兵工廠都有現成的貨,當即就開始交貨,同蒲線南線又因此忙碌了起來,大量的武器彈藥通過同蒲線運到黃河邊,又通過船隻輸往黃河南岸的豫西。
一直關注著同蒲線的日軍的情報係統馬上就發現了這些情況,立即上報給了華北派遣軍的情報部,讓華北派遣軍和日軍12軍高層又一次緊張了起來。
喜歡抗戰之新晉綏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新晉綏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