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源的動作很快,不久就從山西省內召集了1萬新兵,派專人告訴李誌堅說明是給第八集團軍的補充後,就沒有再征求李誌堅的意見,將一萬新兵直接全部通過石太線運到了石門。
又得到山西一萬新兵的補充,令李誌堅非常高興。
現在河北和山東,各部勢力對人力資源的爭奪很是激烈,雖然他的第八集團軍名聲不小,但是也無法在爭奪人力上占據絕對上風。河南的情況又不同,經過前幾年的大饑荒,當地根本沒有多少青壯留下。
並且從山西而來的新兵,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並且經過預備役訓練有了一定的基礎,補充到各部之後可以快速形成戰鬥力。這是李誌堅現在最喜歡的新兵。
李誌堅立即抽出七千五百人補充給新6師,將剩餘的兩千五百人補入43軍的補充旅中,正式改名為獨立旅,級彆升格成為正常的旅。
不過對於閻錫山提出的讓他在冀中進行配合作戰的要求,李誌堅原本想敷衍一下,他還想部隊再休養生息一段時間。
雖然說部隊的人數增加了,但是李誌堅知道,這卻是最虛弱的時候,當下的戰鬥力未必比得上擴編之前。
並且這次將幾個友軍旅從冀中調離,讓他可以掌控的實力更加減弱。
不過隨後就收到從綏遠發來的傅作義的電報,閻錫山在收到之後也將該電報又轉發給他。電報顯示傅作義表示計劃出動35軍和暫3軍隊對冀北和察哈爾南部的日軍開展行動。
李誌堅明白這次閻錫山和傅作義都是在玩真的,讓再不敢掉以輕心。
閻錫山和傅作義的時機選擇的不可謂不準,都是想要趁著日軍空虛,儘量擴大自己實控範圍。
現在晉綏軍兩個大佬都參與進來,主力不再是主要依靠他的第八集團軍。
傅作義部地處綏遠邊界,出戰方向隻能是向平、津或者察哈爾、熱河,他知道傅作義的嫡係35軍本來就有很強的戰鬥力,這幾年發展下來,新成立的暫3軍也已經不弱。閻錫山還將派出兩個軍出戰,加上張家口前線的騎兵一軍,這就有了五個軍的兵力。
五個軍同時出擊,一定能將平、津周圍攪動的雞犬不寧。
這種情況下還不參與,那就不是他李誌堅,李誌堅明白這與其說是讓他參與牽製日軍,還不如說是讓他去跟著撿便宜,並且還可以獲得名分大義。
還有一點,李誌堅也明白,讓他參與進來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必須要阻擋河南日軍渡河北上。
不過對於這個事情,李誌堅早已看透,即使他們不在北線出擊,為了石門等地的安全,他也必須將日軍12軍困在黃河南岸。
現在有了從他從山西購入的裝備,36集團軍等一戰區部隊的裝備水平改善不小,戰鬥力至少有所提升,加上北岸於鎮河幾萬人的阻擊,這些日軍想要抽身北上,恐怕沒那麼容易。
所以他也立即給閻錫山和傅作義回電:同意出兵北上,共同出擊日軍。
李誌堅派薑玉貞回太原參與商議,傅作義也派了專使到達太原。
在閻錫山的主持下,三方經過商議,最終定下來:傅作義部35軍、暫3軍先從北麵出擊張北,之後向承德方向挺進,從北麵包圍平津,傅作義親自指揮;61軍和33軍、騎兵第一軍組成前線兵團出擊北平周圍,儘量掃平北平以西的所有日軍據點,形成在西線包圍北平的態勢,前線司令陳長捷。
李誌堅所部從石門向北推進,進一步逼近河北省會保定,從南線威逼平、津。並繼續堅守黃河北岸防線,儘力阻擋日軍12軍主力北上。
喜歡抗戰之新晉綏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新晉綏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