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獨立旅攻向衡縣的同時,李誌堅決定將102軍和103軍都調往河北。
不過在將電令發給傅存懷後,傅存懷卻表示了不同的意見,並且專門給李誌堅回了一封電報:
“司令明鑒,若將李、程二部皆調到河北,一戰區腹地再無嫡係,於此往後,凡戰再無首驅之軍,令出必難行之有力。
不若留下一部,可為諸部行為之表率。而二部之中,留李勝於留程,李以遊擊戰術而聞名,是為當下豫地之最宜。
並可將程部二旅轉於李部,待到河北之地再以李部二旅補之,此可祛除往返調動之弊,兼令程部輕裝而北上,所留裝備亦可補李部之不足。”
收到傅存懷的電報,李誌堅也陷入了糾結中,原本他想將兩個軍全部北調,這樣他在河北的力量更強,更可以有所作為。到時即使日軍12軍全力北上,他也再無懼怕。
可是傅存懷說的也很有道理,若是全都調走,他對一戰區的掌控力和影響力會下降很多。102軍到河北是錦上添花,留在河南確是不一樣。
最終李誌堅決定采納傅存懷的建議,將102軍留在豫西,隻調103軍到達河北安陽。
並且將兩個軍中的一些部隊進行換隸,103軍將董威旅和韓峰旅轉隸給102軍,而原屬102軍,到了黃河北岸的許飛旅和劉鴻德旅則轉隸給103軍。
李傑之前在新八師擔任過師長,董威旅和韓峰旅的多數軍官都是他的老下屬,也不存在重新磨合的問題,也就不會影響103軍的戰鬥力。
103軍在豫西的所有重裝備都留給102軍,之後到河北安陽再補充。
不過即使這樣,102軍也隻有兩個炮兵營。
對於李傑這個絕對嫡係,李誌堅自然不會讓他吃虧,馬上從山西另行訂購了一個炮兵營的裝備補入。
當初李誌堅從山西買了八個炮兵營的裝備已經全部發放完,給一戰區現有的七個集團軍各補入一個營的火炮12門75毫米山炮),剩餘的一個營的裝備,出人意料的給了馬法五的40軍。
在程繼賢帶著103軍剩餘兩旅北上安陽之後,在豫西的晉綏軍就剩下了李傑的102軍。
在接收了103軍換隸的兩個旅後,102軍在如此整編之後,全軍三萬多人,新兵超過一萬九千人。其中從山西補充的新兵將近一萬五千人,本地招收了四千多人。
雖然新兵比例不低,但是還是讓李傑非常興奮,他手下從來沒有過這麼多的兵力,即使是新兵,都已經訓練了超過一個一個月,並且從山西過來的新兵,都接受過預備役訓練,基礎並不差。
黃河北岸的部隊在這一年裡風光無限,收複大量國土,將石門、安陽、邢台、邯鄲等堅城一座座光複,讓李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早就也想在戰場上有所作為,此時有了如此強的力量,再也按耐不住。
於是馬上以電報向李誌堅請戰,請求向豫中伺機出戰,配合河北的戰事。
喜歡抗戰之新晉綏軍請大家收藏:()抗戰之新晉綏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