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這家人五十七)
李麗看到大家酒杯都已斟滿,便端起酒杯站了起來,用她那堅定而又自信的目光,掃視了一圈說,當我看到你們青春洋溢的麵龐,讓我想起自己當年在部隊圖書館熬夜讀書,寫小說的日子。今天這杯酒,先敬我們共同的青春時光—那段充滿理想又略顯笨拙的黃金歲月。
更想致敬你們身上最珍貴的兩樣東西:一是未被世俗磨平的求知欲望;二是敢於質疑傳統文化的勇氣與精神。作為比你們早出發幾年的同行者,我期待未來在文化與藝術會議上,聽到你們反駁我的聲音。
這杯酒有三層滋味:上層是今天有緣相遇的驚喜,其次是文化理想的共鳴,再者或許藏著,你們十年後回味此刻時的會心一笑。
讓我們為你們此刻的純粹,為我們共同理想的相遇,更為所有姐妹關係中最高級的形態——將來彼此成為照亮文藝複興之路的星辰,乾杯!大家共同舉杯,齊聲高喊,乾杯,青春萬歲!友誼萬歲!李麗說,都坐下吃菜吧。倩倩繼續給大家斟酒,動作很嫻熟,倒酒的序次與量把握的也很到位,像是一位訓練有素的專職侍酒師。
當清蒸鱖魚上桌時,李麗看著趙聰說,曾聽你講過在北京豐澤園飯莊吃魚的趣事,今天再給大家講講吧!趙聰看著大家說,也沒有什麼太有趣的事情,主要是吃魚的文化。記得我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結束那天晚上,我們的係的程主任和導師約了我們幾個即將離開北大的學生,晚餐就訂在北京豐澤園飯莊,那裡的菜品在北京很有名的,一點都不比五星級酒店差。當時吃飯時也是六位,當服務員上清蒸鱖魚時,我們係的程主任說,先不要亂動筷子,其實,他不說,我們這些學生也不敢先動筷子吃魚的,這個禮貌和素養,我們還是懂得。程主任說,這吃魚啊,古人可有講究了。
清蒸鱖魚是中國宴席上的經典名菜,吃法講究“品其鮮、敬其形、循其禮”。魚身朝向很有講究,魚頭應朝主賓向德高望重者,取懷抱敬重之意。魚上桌後先請主賓、長輩啟鱗,用筷子輕點魚眼或魚鰓,象征開鮮。行酒令如有主賓先飲魚頭酒,右側陪客飲魚尾酒,還有頭三尾四之習俗。分食順序與手法,首筷取精華,主賓先取魚鰓後月牙肉即最嫩滑部位,稱仙人指路。次取魚腹,蒜瓣肉,用勺背輕刮,保持肉塊完整。拆魚技巧,從魚背脊處下筷,沿大骨將魚肉橫向劃成扇麵,再用公勺舀蒸魚豉油浸潤魚肉,忌直接淋澆以免破壞了分層口感。
另外,就是特殊部位寓意了,如魚唇敬長者,唇齒相依,表示親近。魚劃水,腹鰭部分,贈晚輩,寓意如魚得水,祝福順利。魚腦髓需用茶匙挖取,文人視作瓊脂玉露等等。
而現代簡化版禮儀,就簡單多了,若怕失禮可提前請廚師改刀成孔雀開屏式,再使用公筷公勺分魚到個人餐盤。其精髓是,清蒸鱖魚的吃法本質是以禮顯鮮,通過儀式感放大食材本味,重在品味過程中的文化意趣。最後,趙聰戲言道:今日鱖魚太鮮,我們不講虛禮,隻顧朵頤吧。
李麗說,大家都長了不少的見識吧,僅僅吃個魚,還有那麼多的講究,這也許就是中國的飲食文化,大家快動筷子,也大快朵頤一次吧。說的大家都笑了,便紛紛動起了筷子,吃了起來。午間聚會很快就結束了,李麗發出誠懇挽邀,請她們在肥小住一宿。湯靜等同學都說,明天還要上課呢,改日再來討教。送走了趙燕等幾位同學。這時,康倩倩走到李麗身邊,悄悄的將一個信封塞進了李麗的挎包裡。李麗看著倩倩說,你啊,是中獎了,還是發財了啊。倩倩說,放心吧,姐姐,吃飯錢還是有的。說完,給李麗做了個鬼臉說,我回了,再見李姐和姐夫哥!李麗說,你這個鬼丫頭,站著,我有話說。倩倩立馬跑到了李麗身邊,問姐姐何事啊?李麗說,你們學校什麼時間放寒假?來我們報社實習的事情,你爸媽同意嗎?倩倩說,快了,元旦前後吧。爸媽一萬個同意,還說,叫我今後就跟您混了。李麗說,怎麼叫跟我混啊,傻丫頭,跟著共產黨乾。又問倩倩,放假住哪裡想好了嗎?倩倩說,想好了,先住舅舅家,如有情況,李姐姐就收留我唄。李麗說,好吧,我知道了,放假你就過來報到。倩倩說,得嘞!便和李麗告了彆,又蹦又跳的走了。趙聰在車子上,看到李麗和倩倩說話,也不好催她們,順手拿了一本書,在翻看。李麗上車說,看什麼書啊,走吧。
趙聰說,好的。冬天的午後,陽光不像夏天那般強烈熾熱,而是顯得較為溫和,給人一種舒適愜意的溫暖感覺,能讓人在寒冷的冬日裡感受到融融暖意,驅走身上的寒意。
光線斜射進車子裡,由於冬季太陽高度角較小,午後的陽光會以較低的角度斜射進來,使得光線能夠更深入地進入車內或照射到物體上,形成長長的光影,帶有一種淡淡的金黃色或橙色色調,使周圍的一切都籠罩在一片溫馨的氛圍之中,給人以寧靜、安詳的視覺感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麗和趙聰回到家裡,李麗跟趙聰說,中午吃飯前,趙燕想問我她寫的散文事情,我沒有直接聊這個話題,因當時,她的同學都在呢,我便低聲說,換個場合再講,不知道她可明白我的意思,後來吃飯喝酒,就沒有機會單獨聊了,看來隻能通過電話或qq與她交換意見了。趙聰說,她應該明白你的意思。李麗說,本想把趙燕的散文修改一遍,放到日報副刊發表的,可她的同學知道我是省日報社的副總編輯,擔心他人說閒話。便與趙聰商量說,準備在江蘇日報發表。趙聰說,江蘇日報社你也有熟人?李麗說,中宣部每年都要在北京召開全國宣傳及省報發行工作會議,而華東六省一市的省報編輯人員,被編為一個小組,其中,江蘇日報的杜梅總編和上海日報的黃蕊總編,與我都曾住在一起,且分組討論、生活等等都在一起,所以都熟悉了。趙聰聽後,哦了一聲說,那你安排吧。李麗打通了江蘇日報社的杜梅總編輯的手機,將趙燕的文章推薦給她,請她幫忙在副刊發表。杜梅說,你放心吧,李麗妹妹!並說你有時間來南京玩玩。李麗說,好的,改日一定去拜望您杜姐姐。掛了電話,李麗說,你給趙燕說一聲吧。趙聰說,還是你說吧,她跟我說過,非常的崇拜你,還讓我要好好珍惜你呢。李麗笑著說,看來這個妹妹還是很懂人情冷暖的嘛。她給我的第一印象也不錯,和你一樣,樸實,真誠,善良,謙虛,好學,保持下去,將來肯定會有所作為的。趙燕得知自己的散文《致我們的青春》要在江蘇日報發表,高興的手舞足蹈,對李麗說,大恩不言謝,我的好姐姐,將來我就靠你了。李麗說,你如果想吃文字這碗飯,必須發奮讀書,記住八個字:多讀、多思、多悟、多寫,不斷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升思維空間和認知維度,一定不要辜負了大好的青春時光,一分勤勞,一分收獲,這是因果。你想成為一名作家,沒有固定路徑,但核心在於持續寫作、廣泛閱讀、深入生活、接受反饋。當代文學已進入全民創作時代,專業作家、網絡作家、素人作家等等,各有生存方式,關鍵在於找到自己的聲音並堅持表達。正如忽培元所說:文學是一種責任,寫東西要負責任。你們青年大學生,若能保持對文字的敬畏與熱愛,將來在文學道路上,會走得更遠。
趙燕說,真的應了那句話,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次去合肥見到了你,按湯靜的話說,可能是她人生軌跡的一大轉折,也許是她的一次覺醒,我與王芳皆有同感。
我決定從今天開始,一定聽李姐的教訓,您就是我們心中的神,學習的楷模,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我要發奮讀書,勤思多練,絕不辜負姐姐的教誨,努力成為一個像您那樣對社會有用的人。李麗聽後,非常高興。李麗說,文化傳承需要你們年輕人,你們思維活躍,能為傳統文化注入新表達。年輕人以創新力、傳播力和傳承的使命感,讓文化在新時代中煥發生機。文化更需要代際傳遞,尤其是當代的大學生,你們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避免傳承斷層。
趙燕說,等放寒假,我就到合肥找你,請你幫我列出讀書目錄。李麗說,你想來就來吧,你可以很好的利用寒假時間,提升自我、沉澱思想。要多讀書、多練筆,不僅能夠拓展知識麵,還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為今後想要從事的文字工作奠定一點基礎。
喜歡小王的彩票人生請大家收藏:()小王的彩票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