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譯完成全營換裝後立即著手整訓部隊。他製定的訓練方案就是五大項——射擊、拚刺、避炮、衝鋒、夜襲五個課目,這些被列為優先訓練內容,為此他特意召集了三個連長。
"這些短板必須用高強度訓練補上,否則流的就是弟兄們的血。"他在連長會議上重重的叩擊著桌麵:“咱們是帶著責任來的,打勝仗、殺日寇、把他們帶回去!”
此刻的霓虹國早已完成軍事現代化蛻變。這支軍隊一直在學習:世紀初,他們與毛熊大戰一場,回去之後就購買了新式火炮並實現國產。而這種火炮在他們完全吃透之後,還改進了不少。原先那些過時的還反銷銷華夏。這就是他們的三八式山炮、野炮。
戰術方麵,他們向西線塹壕戰的雙方學習,霓虹國觀察員將步兵進攻戰術,改良為更適合東方的波浪式進攻。
波浪式進攻戰術是在炮火準備後,將步兵分成多個小隊,逐隊對敵軍陣地發起衝鋒。這種戰術使得部隊能夠更好地利用地形和火力優勢,逐步推進,減少單次衝鋒的損失。而且他們是分開散兵線,交替掩護進攻。
反觀我軍高級指揮層,講武堂前幾期的將星們,仍沉溺於混戰時期的各種戰術。那些曾在軍閥混戰中屢試不爽的密集衝鋒陣型,在敵人的的火力麵前成了活靶子。
更致命的是戰區情報壁壘——淞滬一戰中某部用三千人命,換來的反坦克經驗,竟因派係隔閡未能傳達給華北戰場,導致同樣慘劇在晉省省府城外重演。
林譯深知"炮灰團"的這五個保命技能,必須刻進每個士兵的骨子裡。清晨五點,全營練習各種戰術動作,也能增強體能;論休時,他親自講解各種規避技巧;傍晚收操後,又組織老兵分享戰場經驗。
林譯換上褪色的舊軍裝,和士兵們一起摸爬滾打。汗水浸透的後背,總比彆人濕得更快——體能確實不是他的強項,但他一直保持著訓練進度,增強自己也刻不容緩。
高強度訓練需要充足的後勤保障。林譯慶幸那倉庫裡吃的不少,確保每日夥食標準:清晨是熱氣騰騰的稀飯配三個死麵饅頭,佐以泡菜和新鮮蔬菜;正午兩大碗米飯配雞蛋蔬菜湯,罐頭炒蔬菜的油星是難得的肉食;晚餐則是管飽的拌麵,紅亮的辣子油才是胃口的保證。炊事班長常說:"營長說了,吃飽了才有力氣打鬼子。"
王團長騎著馬在一個上午跑到了營區。他仔細查看了營部牆上,密密麻麻的訓練計劃和戰術圖解,一言不發地離開了。次日清晨,團部就下達了全團推廣林譯訓練法的命令。
正午時分,王團長再次造訪,身後勤務兵端著一盆熱氣騰騰的酸菜魚。"來嗎,嘗一哈味道"他掀開蓋子,酸辣的香氣頓時在營部彌漫開來,"我婆娘專門整的。這魚兒嘞,弄不好就腥得很,要配起正宗泡菜跟海椒,味道才巴適。"他舀了一瓢魚湯,眼睛裡頭都笑起嘞,"我說過要請你搓一頓好的,說話算話哈。"
林譯儘管辣得直淌汗水,但這味道確實非常不錯,連吃了三碗乾飯。王團長看他吃得香,心情也好得很:“好吃噻?明天我叫婆娘燉個雞過來。放心吃,不要拘束,讓另外兩個營長眼紅去吧。原來咱們川軍就幾個教導師才有衝鋒槍。現在咱們團也有花機關了,拚啥子刺刀?等小鬼子衝上來,老子先給他來一梭子!”
林譯笑了,想當年川軍隻有靠表決心,隨時準備以死明誌,來彰顯忠心。因為他們心裡都清楚,除了西北軍和黔軍,哪支部隊的裝備不是遠超他們?就連西北軍裡,也有不少部隊得到了補給。唯獨他們像是沒人疼沒人愛的孤兒。
不過現在瞧瞧團長的那股豪情壯誌,那都是武器裝備給的底氣。但林譯心裡明白,這樣的裝備,在小鬼子眼裡依然不值一提。
哪怕鬼子隻派出兩個中隊來進攻,隻要有點炮火支援,憑借他們的單兵素質,也能設法將其擊潰。
“團長,補充的新兵都到齊了嗎?”林譯邊吃邊問。
“全團一千四百七十三號人,將就差不多了。還指望全補滿嗦?我看咱們頂多再有一個月,就得上前線了。前線那邊雖然填了不少人進去,但還是一個接一個的地盤被占咯。”說著,王團長掏出煙,點了一根,眼裡的光芒瞬間黯淡了不少,語氣也變得沉重起來。
“咱們多宰幾個鬼子,看他們還能蹦躂多久。放心吧,咱們民族自會有英雄挺身而出。”林譯低頭品嘗著魚肉,同時給團長加油打氣。
“對頭嘛!多收拾幾個小鬼子,咱們團就算打光了,還有各路的兄弟團來撐場子。我相信,子孫不會再遭那份罪咯。”說完,團長猛的把煙摁熄了,站起身就走。
林譯注意到,團長的煙已經從兩毛錢一包的“紅錫包”換成了八個銅元一包的“衛國”。林譯拍了拍肚子,站了起來,他要去給戰士們講解槍械的維護保養了。團長這頓飯,他得好好回報啊。
喜歡我的師座林譯請大家收藏:()我的師座林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