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譯一聲令下,6門25磅榴彈炮、6門20毫米厄利孔機炮與24門81毫米迫擊炮齊齊怒吼,對著日寇陣地展開了鋪天蓋地的轟擊。
炮火延伸的瞬間,第八營、第九營隨即發起衝鋒,向著敵陣猛撲而去。激戰至傍晚,鬼子已傷亡850餘人,再也支撐不住,被迫撤離了戰場。
更何況,師團傳來的消息表明,合圍計劃已然破產,再硬撐下去,隻會招致更大的損失。
林譯趁日寇退卻之機,立刻下令部隊依次渡河,向集結地靠攏,同時命人在撤離後炸毀碼頭與所有防禦工事,不給敵人留下任何可利用的痕跡。
這一仗打得格外漂亮,本是一盤眼看要輸的棋,全憑獨立旅的迅猛反擊與38師的死戰不退,竟硬生生扳成了勝局。若非另有兩支部隊潰敗拖了後腿,此戰的戰損比本該更為亮眼。
stie將軍第一時間將戰報發回國內,再次強調與果脯聯合組建盟軍的必要性,並詳述了此舉對戰局可能產生的深遠影響。
羅師傅的內閣向來務實,他們既看到了這兩支部隊展現出的戰鬥力,也看清了部分雜牌軍的無能,同時正有意扶持一批傾向於自己的指揮官。於是,一項新的計劃很快被提了出來。
然而,這項計劃自提出伊始,便經曆了長達兩個月的反複討論,數次被否決。但戰局突變,瓜島的戰鬥爆發了。
初期的登陸作戰異常順利。數百艘登陸艇搭載陸戰一師如入無人之境,迅速奪取了其亟需阻止鬼子建設的機場。
這場輕易的勝利讓花旗高層誤判了鬼子的戰鬥力,認為其被嚴重高估了。輕敵情緒在全軍彌漫,那份著眼於未來的計劃被斥為過度浪費資源,其預算被一再削減。
然而,他們很快嘗到了苦頭。初期的幾場小規模戰鬥,他們尚可將敵人的頑強抵抗歸咎於瘋狂——畢竟陣地順利拿下,甚至在河穀中還掃射了多達五百人的鬼子敢死隊。但零星卻致命的阻擊戰開始造成傷亡。
一個月的戰鬥下來,陸軍宣稱殲滅了數千日寇,自身僅損失數百人。但隻有他們自己清楚,軍方的陣亡認定標準極為嚴苛,實際傷亡已近千。
這還隻是戰鬥初期,且是在部隊得到海陸空全方位支援的情況下取得的戰果。即便拋開傷亡不談,單是每日的補給消耗與武器損耗,就已高達十多萬美元;再疊加傷亡撫恤與運輸成本,這個數字還在持續飆升。
單是地麵部隊的消耗就已如此驚人,而為了策應地麵部隊進攻,海軍的炮彈、燃油消耗,再加上空中投送物資、轟炸與偵察的花費,更是構成了另一筆天文數字般的開銷。
更何況,非戰鬥減員的情況同樣嚴重。連日暴雨讓碼頭秩序陷入混亂;茂密的熱帶植物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惡臭;碩大的熱帶昆蟲四處橫行,直接導致瘧疾肆虐。由此帶來的傷病員運送、藥品投入等費用,也在持續攀升。
花旗國內終於意識到:士兵在島上多滯留一日,耗費便高得驚人。倘若日寇在此布有重兵,奪取該島的代價必將難以估量!因此,遏製日寇增兵,無疑是最為務實的策略。
於是,stie將軍的戰術思想被證明是正確的。他的計劃就是在為花旗國省錢,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部隊傷亡。計劃的命運隨之急轉,迅速且順利地獲得了通過。
畢竟,對於財大氣粗的花旗來說,這第一筆投入簡直九牛一毛。一個p40飛行大隊、一萬支步槍、一千挺輕重機槍、一千挺衝鋒槍、一千具81毫米迫擊炮、五千萬發子彈,外加一個炮兵團。
這些物資的總價值,甚至比不上瓜島戰場數日的開銷!而若能借此牢牢牽製住日寇兩個師團的兵力,這筆花費就值了!
更何況,stie將軍還提出:隻要預算充足,一年之內即可培養出三十萬大軍,繼而全力反攻東亞。這無疑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戰略構想,儘管花旗國內對此嗤之以鼻。
stie將軍構想成立三個萬人編製的旅級作戰單位,用於填補主力部隊被抽調後的防務空缺。這些部隊將全部由花旗軍官訓練,作為守衛緬北運輸線的戰略堡壘,並能隨時牽製乃至打擊日寇部隊,使其無法輕易抽調兵力。
這本是一樁雙贏的援助美事。然而,計劃一旦進入實施階段,便立刻觸礁。指揮權歸屬成了雙方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
不僅如此,武器具體分配給哪支部隊、由哪位軍官出任指揮官,也在國軍內部引發了激烈爭論。畢竟,擁有一支全副美械裝備的部隊,就意味著從“雜牌”一躍成為“主力”。
裝備一到,林譯和孫師長所部毫無懸念地優先得到了補充。那麼,剩下的武器由誰來瓜分?這立刻成了各方勢力眼中一塊令人垂涎的肥肉。
林譯的部隊此時正全力投入整訓。這兩個月,成了他們彌足珍貴的成長窗口。剛剛經曆戰火洗禮的部隊,急需花旗教官的係統理論武裝,將官兵腦海中朦朧的戰鬥理念,淬煉為切實可行的戰術。
林譯深知當下教官的寶貴。老麥是位難得的好人,他全心全意撲在部隊建設上,隻為儘快終結這場該死的戰爭。
而他的助手柯林斯則堪稱真正的“全民協助”——他毫無保留地將援助武器的操作、維護、保養、使用訣竅傾囊相授。
更難得的是,教官們帶來了歐羅巴戰場最新的戰術報告,並與林譯等人分享。這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指揮素養。
此刻,林譯才真切體會到掌握英語的好處。這讓他能良好的溝通,更快的理解。他甚至主動提出需要研究一些日耳曼軍隊的戰術資料。
老麥對他軍校出身、勤於鑽研又精通兩門外語的素質大為讚賞,在報告中多次提及他的優秀。
同樣,孫師長展現的才乾,也令其麾下的美軍教官們讚歎不已,報告裡滿是溢美之詞。
林譯與孫師長兩人分走了最精良的裝備。剩餘的武器,則被羅司令優先用於新編96師。
該師完成換裝後即被調回國內。緊接著,羅司令施展了一招“偷梁換柱”:將這批美械暗中與28師原有裝備對調,並順勢提議將28師擴編為兩個獨立旅。至於最後僅剩的部分美械,唐基正虎視眈眈,全力爭取。
喜歡我的師座林譯請大家收藏:()我的師座林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