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眾人憂心忡忡之際,辭公手持一份電報快步走進作戰廳,徑直呈遞那位長官。整個指揮部頓時如夢初醒,眾人急忙核實情況,緊急聯絡盟軍方麵。
原來這是林譯發來的急電:“我部野外拉練至滎陽,偵察兵發現日寇正在大規模集結,請求總部立即派遣偵察機核實敵情,並組織大規模轟炸,以粉碎敵軍進攻企圖。”
直到這時,這些高高在上的長官們才想起還有盟友和空軍可供調遣。指揮部當即命令偵察機火速飛往新鄉等地實施偵察。在確認鬼子確實在秘密集結後,立即調動兩個轟炸機大隊對敵軍集結點實施空襲。
儘管鬼子在空襲途中及時發現並組織陸軍疏散、陸航升空攔截,但大範圍的飽和轟炸仍給敵軍造成重創。數十門火炮、上百輛卡車及坦克被毀,大量囤積的後勤物資在爆炸中化為灰燼。
林譯得知轟炸成功的消息後,不禁拍手稱快。他心頭一直縈繞著一個困惑:為何國軍作戰總是如此被動,似乎永遠不懂如何主動出擊。要麼錯失良機,要麼隻能坐等挨打。
但這背後有著更深層的曆史根源。自民國十六年那場對革命的背叛開始,國軍的作戰方式就已悄然變質。
在許多關鍵戰役中,最致命的武器往往不是槍炮,而是銀元。在江浙財團的雄厚資金支持下,通過收買對方將領臨陣倒戈,遠比在戰場上真刀真槍地拚殺來得高效。中原大戰如此,東北易幟亦是如此。
然而,當凶悍的東瀛鐵蹄踏來,這套屢試不爽的伎倆突然失靈了。敵人無法收買,而長期依賴“銀彈戰術”的後果也開始顯現:
部隊缺乏實戰錘煉,軍官墨守成規。僵化呆板的戰術被一再搬上戰場,就像忻口會戰時的閻老西,排兵布陣看似章法嚴謹,卻把戰爭當作棋局,以為見招拆招就能克敵製勝。他終究沒有明白,戰爭不是對弈,當雙方戰力存在代差時,再精妙的布陣也難抵實力的碾壓。
這一次,戰區指揮部依然嚴格遵照作戰廳下發的方案進行部署。從表麵看,這套防禦體係不可謂不用心:陣地縱深、火力配置、預備隊安排都經過精心規劃,儼然是一副固若金湯的架勢。
然而,這份作戰方案完全建立在過去多年對陣日寇的經驗之上。當鬼子突然一改常態,放棄慣用的大兵團正麵強攻,轉而采取多路迂回、縱深穿插的全新戰法時,第一戰區依照舊式作戰思維構築的整個防禦體係,在全新的戰術衝擊下瞬間土崩瓦解。
那些精心測算的火力網、嚴密封鎖的交通線,在敵人靈活機動的穿插部隊麵前,竟成了毫無用武之地的擺設。
第一戰區的潰敗來得又快又猛,自戰事開啟便節節敗退,幾無一合之敵。雪片般的戰報接連飄落作戰廳的長桌,看得眾人目瞪口呆。
這難道就是我們所倚重的精銳之師?要知道,坐鎮指揮的湯司令不僅是嫡係愛將,更是抗戰初期打出威名的悍將,怎會潰敗得如此徹底?
就在整個作戰廳被焦慮籠罩之時,辭公麵帶難色地持著兩份電報走進辦公室,恭請上峰定奪。
“卑職實在難以決斷。”他斟酌著措辭,“若按軍紀大局論,此風絕不可長。林譯此舉確實該當嚴懲。但......他此番主動出擊確實立下大功,不僅打亂了日寇的全盤部署,更是整個豫中戰場上唯一的亮眼表現。”
那位長官接過電報,目光在字裡行間流轉,指尖在桌麵上輕叩。沉默良久,方才緩緩開口:
“臨陣脫逃,丟失軍人氣節,確實該當槍斃。但林將軍此番處置並無不妥,不該受責。戰時非常時期,有些過激情有可原。傳令下去,此事不予追究。讓他好好打,望他能將功補過。”
原來,林譯早已知道到這場戰事的來臨。既然所部已奉命調回境內,他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借著野外行軍拉練之名,他巧妙地將湘軍兩個主力師調往戰略要地,隻留心腹張芷寧率一個師駐守大本營,同時負責訓練參謀長新征募的壯丁。
當戰事初起,林譯的部隊在尉氏縣截住了不戰而逃的暫十五軍兩個師。他當機立斷,下令將這批逃兵全部繳械,打散編入湘軍各部,所有軍官一律拘捕,押送縣衙收監。
這正是林譯始終堅持維持八千餘人精簡編製的深意所在。此刻將這批逃兵打散後填充各部,部隊瞬間擴充為一萬五千餘人的滿編師,實力大增。
兵貴神速。林譯立即率部在險要處布下天羅地網,將得意忘形、孤軍深入的日寇獨立第七旅團團團圍住。一次漂亮的伏擊就讓敵軍傷亡慘重,如今這支驕兵已被圍得水泄不通,眼看就要被林譯一口吞掉。
“太好了!這群王八羔子一個都彆想跑!”暫五師師長黃榮超猛地一拍桌子,震得地圖上的標記都顫了顫。他挺直腰板,胸口拍得砰砰響:“軍座,下命令吧!讓咱們暫五師上,我保證把這幫孫子全都給您端了!”
林譯凝視著地圖上被圍的敵軍標記,眼神銳利如鷹。“好。”他斬釘截鐵道,“暫七師負責守住外圍,主攻任務就交給你。記住,隻有一個要求——快!”
他的指尖重重敲在鬼子援軍可能來襲的方向:“鬼子的援軍隨時會到,到時候局麵就會逆轉。所以你隻有一天時間,”他抬眼直視黃榮超,“能不能做到?”
黃榮超唰地立正,臉上儘是破釜沉舟的決然:“沒有什麼行不行!軍座您就瞧好了,一天之內拿不下陣地,我黃榮超提著頭來見您!”
從圖中態勢可見,第37師團隨時可實施增援,其不但增配了重炮聯隊更有戰車聯隊配合作戰。這絕非林譯所部能夠抵擋。
一旦該師團與第七旅團形成裡應外合之勢,湘軍必將陷入被動,遭遇重大損失。因此,此戰的關鍵在於“快”!唯有以速戰速決之勢重創第七旅團,方可視為成功。
黃榮超對此心知肚明,他敏銳抓住鬼子尚未構築起有效防禦工事的機會,果斷決定以硬碰硬的方式發起突擊戰。
喜歡我的師座林譯請大家收藏:()我的師座林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