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譯在急行軍途中接到戰報:渡邊大佐率領戰車第17聯隊、機動步兵第3聯隊,配屬九零式野炮兩個中隊及一個105毫米榴彈炮中隊,已向洛陽外圍陣地發起猛攻。
守軍64師兩個團與鬼子戰車部隊展開血戰。儘管防禦頑強,連續擊退日寇五次進攻,卻在夜間被敵以戰車迂回包抄。
危急時刻,3營兩門戰防炮被毀,官兵隻能以集束手榴彈和炸藥包迎戰,雖炸毀敵軍八九式中型坦克兩輛、九七式中型坦克兩輛,但陣地終告失守。
團長親率部隊堵截缺口,卻遭日寇炮火覆蓋。率先投入的兩個連在敵裝甲衝擊下全員殉國。後續部隊雖勉強穩住戰線,但三名連長身負重傷,全團傷亡已達七成。
“都聽見了吧?”林譯將戰報遞給通信兵,目光掃過身旁的通信兵,“把戰況傳達到各部隊。我們此去,是為解救正在苦戰的袍澤。他們除了血肉之軀,還有什麼?而我們至少還有“巴祖卡”!”
他聲音陡然一沉:“各部隊拂曉發起總攻!此戰,各部必儘全力,務必完成作戰任務!”
天色將明未明之際,湘軍兩個團突然向袁莊發起猛攻。此處是鬼子後方最重要的戰地醫院與整備隊駐地,承擔著醫療救治與戰車維修的重任。
雖然守敵兵力薄弱,不難攻克,但此戰關鍵隻在一個“快”字!必須為穿插部隊奔襲彭婆鎮撕開通道。一旦鬼子有所察覺,整個奇襲計劃便將前功儘棄。
“磨蹭啥!開車!”迷龍一巴掌拍在吉普車司機鋼盔上,縱身躍上車門,一把攥住架設的1919機槍,“從側麵繞過去,給鬼子撓撓癢!”
司機猛踩油門,車子如離弦之箭衝向敵陣側翼。迷龍扣死扳機,槍口噴出半尺火舌,彈雨像鐮刀般掃向鬼子陣地。
“好機會!全線壓上!”湘軍團長眼見敵軍陣腳大亂,立即下令總攻。
袁莊迅速易手,部隊馬不停蹄直撲彭婆鎮。龍文章氣喘籲籲追上來,想要阻攔卻晚了一步。
“怎麼一個活的都不留!抓兩個俘虜問問敵情啊!”他氣急敗壞地吼道。
“要留你自己帶回去當爹供著!”團長扭頭就罵,“老子的警衛員好心扶傷員,被那小鬼子一刀捅穿脖子!還留?留你奶奶個腿!統統他娘的該死!”他狠狠啐了一口,拎起槍就走。
龍文章被噎得說不出話,隻能悻悻的跟上奔襲的隊伍。
與此同時,吳軍長親率所部對萬安山方向的師團搜索隊發起猛攻。他巧妙地將部隊在平原上展開,以連排為單位,悄無聲息地逼近敵軍。
戰鬥甫一打響,各小股部隊立即展開牽製性攻擊。巴祖卡火箭筒小組迅速前出架設,瞄準搜索隊主力二十餘輛九七改中型戰車。
然而鬼子反應極為迅捷,發現火箭筒手立即組織精準狙擊。在二百米距離上,敵軍射手幾乎彈無虛發。危急關頭,我軍隻得集中炮火壓製,為火箭筒小組創造射擊機會。
所幸85軍不愧是湯司令麾下的嫡係主力,部隊訓練有素,臨危不亂。在炮火掩護下,火箭筒終於發威,接連摧毀鬼子戰車。步兵隨即從側翼迂回包抄,將殘敵團團圍住。
這支搜索隊的步兵戰力,完全依賴四十餘輛汽車運載的機動步兵。一旦戰車被毀,其步兵便如斷爪之虎,不足為懼。
吳軍長果斷下令全線進攻:“不必顧忌那些九五式輕戰車!用12.7毫米重機槍給我狠狠打!”他敏銳地發現,這些輕型戰車在重型機槍火力麵前不堪一擊。
衝鋒的道路再無阻礙。此刻,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一雪前恥!
這位從南口戰場殺出來的老將,比誰都清楚當年那場戰役打得多麼憋屈。多少個日夜,那份屈辱如鯁在喉。今天,他要讓敵人血債血償!
“全殲他們!”這聲怒吼在他胸腔中轟然炸響,部隊卯足了勁向前攻擊。
彭婆鎮的激戰與彭溝村的槍聲幾乎同時響起。湘軍一部直撲鬼子輜重大隊,主力則如利刃般插向炮兵陣地。
這一仗沒有任何取巧的餘地,純粹是意誌與血肉的碰撞。陣地是一寸一寸啃下來的,每前進一步,都有生命永遠倒在衝鋒的路上。
從拂曉鏖戰至正午,陣地終於易手。時小毛立即派出觀測組向洛陽外圍滲透。他急需射擊參數,為總攻鋪平道路。
當戰報傳至山城,林譯一如既往地要求彈藥和空中支援。然而在山城高層眼中,這份戰報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當前線各處潰敗連連,花旗方麵已嚴厲譴責山城作戰不力,stie的述職報告更是將尖銳質疑擺上台麵:巨額貸款是否用在刀刃上?所謂必要物資究竟去向何方?為何部隊戰鬥力如此不堪?
在此背景下,林譯的戰報宛如一股清流。在各路兵馬節節敗退之時,唯有他率領這支隊伍打出了華夏軍人的威風。此役殲滅鬼子近四千,累計殲敵已逾萬。
更重要的是,曆經數次惡戰,林譯手中仍握有五萬精銳。這支生力軍,足以扭轉洛陽危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集中所有航空力量配合他們,彈藥武器足額供應!”那位身處統帥部的大人物拍案而起,“告訴仕民,要什麼儘管開口!隻要他殲滅第三戰車師團,擊潰110師團,我親自授他中將銜,集團軍司令之職!”
他深吸一口氣,字字千鈞:“讓他明白,我對他寄予何等厚望。此戰關乎盟軍之信任,更係後續援助命脈。望他抱定決心,全力以赴,奮勇殺敵!努力再努力!”
但在場的作戰廳將領們卻無人沉浸在這番慷慨陳詞中。白參謀率先打破沉默:“當務之急是立即向林部投送足量炮彈,特彆是加強“巴祖卡”的配備率。日寇裝甲部隊實力不容小覷,林譯雖擁兵五萬,但多為潰敗之師。能將其整合成軍已屬不易,裝備短缺更是致命軟肋。”
郭參謀緊接著起身補充:“第六旅團與27師團隨時可能馳援。我軍航空隊雖多次出擊,但派出的都是戰鬥機,對裝甲目標毀傷效果有限。轟炸機大隊何時能夠投入支援,這才是關鍵!”
“既然林譯善於整合部隊,何不將附近兩個師也劃歸他指揮?”另一位將領插話,“即便是投誠的反正部隊,也是可觀的作戰力量。”
廳內議論紛紛,卻無人將方才那番激昂許諾當真。集團軍司令?誰不知道如今多少集團軍不過空有個架子,有些不過二萬人編製。在這場關乎生死的戰役麵前,這些虛名顯得如此蒼白。
喜歡我的師座林譯請大家收藏:()我的師座林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