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當沈敬丹和老黃等人上島與趙新見麵之後,趙新便向沈敬丹問道:“沈老板,花鳥島這裡您了解嗎?”
“略知一二,其實這裡我曾經來過幾次。”
“哦?那請問這島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空屋子,人卻沒有幾個?”
經過沈敬丹的一番說明,趙新才了解到此地的原委。
花鳥島前些年曾是很多跑外洋貨船的黑市交易據點,生意十分興盛。各家船行商號都在島上蓋了木屋,作為臨時商館;一些閩浙海盜偶爾也會來此銷贓。而沈敬丹就曾經在這裡買過一些銷贓的生絲和白砂糖運往長崎。
乾隆四十八年的時候,崇明境內發生了一起惡性搶劫殺人案。搶劫犯龔老大等十三名海賊,在陳家河外洋攔劫了一艘南通州商船。這夥人準備搬取貨物時遇到暴風,便在事主的船上等了兩天。這兩天裡,誰也不知道船上發生過什麼事。
兩天後,這夥劫匪不僅將商船上的衣物、貨物和錢財搬運一空,還將船上的事主、水手、婦女、孩子等二十五人全部推到海中淹死,最後將商船燒毀滅跡。
此事導致乾隆親自下旨嚴查。蘇鬆鎮水師派出大隊人馬在崇明島內外洋搜捕,最終在花鳥島上將十一名搶劫殺人犯擒獲。這一下,島上的各家船行商號、酒肆甚至妓館都都被官兵驅趕撤離,偌大的花鳥島很快就變得渺無人煙。
聽完了沈敬丹的介紹,趙新沉吟了一會才道:“沈老板,江浙一帶的海島情況您比我熟悉。您說我們把這裡作為貨物中轉的站點,是否合適?”
沈敬丹摸著胡子想了想說道:“此地單說位置,倒是合適。不過蘇鬆鎮的水師,趙大人你要如何應付?如果隻是一通打殺,驚動了朝廷,到時不光是蘇鬆鎮,連閔浙水師也會驚動,隻怕難辦啊。”
老黃在一旁補充道:“趙大人,您有所不知,朝廷在這邊的巡洋製度還是十分嚴密的,去年這裡還出了事。您要是人派少了隻怕留不住。”
趙新道:“這話怎麼說?”
老黃道:“這事說起來太細,我是說不來,還是讓沈老兄解釋吧。”
原來自乾隆四十六年後,崇明內外洋的巡洋班次從一年春秋四班改為三個月一班,按四季出巡。蘇鬆鎮中、左、右、奇四營,每季輪派官弁11員,帶領水陸兵丁288名,哨船、舢舨等船九隻,巡查洋麵,並與狼山鎮右營、川沙營、吳淞營等巡洋官兵在半洋沙等處洋麵會哨。
沈敬丹最後總結道:“朝廷的目的是想‘責有專歸’,以防止綠營水師各種推諉流弊的發生。所謂‘定期以會哨,複輪班以專巡,而總以各分界址為要。’
這樣一來,各水營通過分定界址,責有專歸,將內外洋麵各自分管的地域進行劃定。分巡上麵有總巡;總巡上麵還有統巡。各營兵船往來,梭織遊巡,均以哨所傳箭為憑,以會所取文為信。”
沈敬丹一邊說,趙新一邊用筆記錄。這一堆的分巡、總巡,還有這個營那個營的,搞的趙新頭暈腦脹。
難為沈敬丹一個海商,竟能講的如此細致。趙新記錄完後稱讚道:“沈老板真是好記性,這麼複雜的事也能說的條理分明。”
沈敬丹笑嗬嗬的說道:“我們這些跑海貿的,如果這些都記不清楚,如何去打點各處上下?”
趙新突然好奇的問道:“恕我冒昧,沈老板您一年在打點這上麵要花多少銀子?”
沈敬丹不以為意的說道:“一萬兩總是有的。”
趙新驚訝道:“啊?!這麼多!”
沈敬丹掰著手指頭說道:“兩江總督、江蘇巡撫、蘇鬆鎮水師提督、吳淞營,各處都有孝敬。”
“兩江總督不是在南京嗎?那邊也要給?”
“朝廷的兩江總督下轄十六個營,江南提督下轄5營,這些都是負責江防的。從上海大關碼頭出來,也是要交一份銀子的。”
雖然沈黃兩人解釋了這麼多,可趙新還是不想放棄這個島。他想了一會便說道:“沈老板、黃老板,我看你們二位以後去長崎也難了。下次進貨,不如就安排在這裡好了。我們約定個時間,比如以兩個月為一期,雷神號會把貨送到這裡與你們碰頭。這樣你們也省了漫長海路。要是想去北海鎮,就坐我們的船去。”
沈黃二人對視一眼,麵露喜色。趙新這麼提議,實在是太省事了!
雷神號的貨運量他二人也是知道一些,幾萬石的載重也不在話下。隻需要跑一次,就可以頂他們倆去長崎跑上十次。於是兩人十分愉快的同意了。
三人一直聊到了快吃晚飯的時候,吳思宇那邊也對徐大用等人完成了初步的審訊。於是趙新一邊喝著魚湯一邊看材料。
徐大用,江蘇崇明人。
乾隆四十六年六月中旬,崇明縣發生風潮災害,關廂(城門外的大街附近)水深達四五尺,衝毀民房一萬八千餘間,淹死男女百姓一萬兩千餘人。徐大用一家八口,七口人死在了這場災害裡;家裡佃的幾畝地也被大水全部衝毀。走投無路之下,他便帶著王長生等十幾個同村失地佃戶,開始了打劫過往商船的日子。
嚴格的說,徐大用這夥人算不上海盜,隻能算是一夥毛賊。這些人平日裡也會用租來的沙船運送貨物;或是在崇明外海各島之間往來,做些小規模的走私生意。而每到海貿貨運的高峰季節,他們便集結成夥,去外洋搶上一把。
由於徐大用這夥人很少殺人,所以在崇明一帶名聲還沒那麼壞。一般的商船遇上了他們,說幾句好話、攀點兒交情,再給幾十兩銀子也就過去了。
自今年開春以來,徐大用一夥人的貨運生意屢遭挫折。先是因為販運私貨,被蘇鬆水師發現,打沉了一條沙船;後來又遇到海上風暴損失了不少貨物。因為無法跟貨主交待,一幫人便想著來花鳥島避避風頭。
損失了一大筆貨物的徐大用,原本想著找機會撈點外快,便讓二當家王長生帶著人出去搶一把,結果隻搶到了十幾兩銀子和七千多斤魚,隨後就被“突然到訪”的趙新等人“拍死”在了沙灘上。
縱觀整個清代曆史,東南沿海的大型海盜集團除了早期的鄭氏集團以外,最大的三股就是嘉慶初期的福建蔡牽、朱濆一夥、廣東的張保仔、以及以鄭一嫂石氏為首的旗幫海盜,其他的都不成氣候。
看完審訊記錄後,趙新決定還是不能放了徐大用一夥人。一是不能走漏雷神號的消息,二是這幫家夥也算是壯勞力,帶回北海鎮跟清兵俘虜一起勞動改造正好。
於是,徐大用僅剩的那條裝著七千多斤漁獲的沙船,就成了趙新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