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清軍艦隊按照針圖和羅盤指引,緩慢的向長興島方向靠近。五條戰艦上所有人都不敢大聲說話,耳邊能聽到的,隻有艦隊劈開海浪的嘩嘩聲,以及桅杆吱呀的響聲。
在位於艦隊最前方“震北號”的主甲板上,站在船頭位置的水手突然聽到一陣奇怪的嗡嗡聲。他側耳向船外聽了片刻,回頭看去,對麵的水手也是搖搖頭。不過他很快就明白了,那聲音竟然是從空中傳來的。於是他急忙上船上的人打手勢,指向空中。
然而甲板上的眾人抬頭望天,除了能看到主桅杆頂部飄揚的黃龍旗,什麼都沒看到。
“看!在那兒!”突然,一名水手指著船頭前方不遠處,從霧氣中時隱時現的一個身影。
幾名東印度公司的教官頓時目瞪口呆,隨即在胸前畫了個十字。
“那是什麼?”
“不知道,”翻譯低聲道:“不過我曾聽聞北海那些妖人擅使邪術,朝廷幾次都吃了大虧。”
“巫術?”幾個英國人聽了,紛紛默念起了禱告詞:“萬軍之神耶和華啊......”
很快,那“怪物”從“震北號”頭頂快速掠過,向著後麵的幾條戰艦飛去。突如其來的不明物體,在參與這次行動的清軍和英國人心頭,都蒙上了一層不祥的陰影。
四公裡外的雷神號上,鄧飛他們終於從屏幕上看到了那高聳的桅杆,飄蕩的黃龍旗,以及白色的船帆和密密麻麻的繩索,頓時大吃一驚,脫口道:“風帆艦隊?!”
“滿清什麼時候有風帆艦隊了?!”
江藩向丁國峰問道:“什麼是風帆艦隊?”
鄧飛來不及解釋,急忙抄起步話機,調整頻率,大聲道:“郭學顯,聽到沒有?”
“聽到了!”
“讓一門75毫米炮開火,目標是......西北方向偏北17度,距離3.8公裡,開一炮,馬上!”
北海軍的船用75毫米炮上隻裝備了直射瞄準鏡,並沒有曲瞄鏡。所有炮手都必須熟記射表,根據距離推算炮口高低。至於方位,每個炮位上都有一個小型船用羅盤,再加上一個萬能角度尺放在炮身上就能解決。
二十秒後,北海二號左舷的一門火炮發出轟鳴,鑄鐵製成的炮彈瞬間就消失在濃霧裡,隨即就聽見遠處的海麵傳來輕微的爆炸聲。
雷達屏幕上,五條風帆船依然在前進;而在無人機傳回的模模糊糊的畫麵上,那一發炮彈打在了艦隊第三艘船右舷外的海麵上。
鄧飛他們不知道,就這一炮已經把清軍艦隊給嚇了一跳。
清軍知道北海軍的大炮打的遠,但是截止目前,滿清方麵根本不知道北海軍大炮的形製。在滿清這邊的考量裡,北海軍的大炮能打十幾二十裡,一定得是幾萬斤的巨炮;而如此沉重的火炮,北海軍是如何搬運的?清軍哨探在以往的多次偵察中,根本沒有發現運送這種火炮的部隊。
英國人也知道北海軍的大炮厲害,他們不光是從清軍將領處了解,而是通過幾年前雷神號炮擊橫琴島的情況所做的推斷。
當時的英國鴉片商人曾將橫琴島遭受炮擊後的慘狀形成書麵記錄,向東印度公司告狀。不過當時東印度公司的回複是,活該,誰讓你們往中國賣鴉片的!運回歐洲不香嗎?於是此事便不了了之。
然而這份報告卻引起了馬德拉斯方麵退役海軍人員的注意。
風帆時代的軍艦指揮官,不光是要懂戰術,還要懂技術,否則就無法發揮武器的效能。
就像某些人說的,從另一時空搞條戰列艦過來,或是搞條航母過來。先不說有沒有上萬的技術人才儲備,知道應該用什麼樣的戰術作戰嗎?技術不同了,戰術也不一樣。
到什麼山就得唱什麼歌,想由著性子隨意?姥姥!
話說回來,退役軍官從“橫琴島事件”的報告上,敏銳的發現了雷神號上火炮用的是爆炸彈,炮擊距離超過了1.5英裡,也就是2.4公裡;而且根據殘餘彈片的情況看,其所使用的炮彈根本不是球形彈。
這可把那名退役軍官給嚇了一大跳,因為這樣的火炮技術實在太超前了。十八世紀末艦用長管炮的最有效火力就是一英裡,有時可以達到兩千碼(1828米),再遠就沒意義了,純粹是胡來。
而本時代海軍炮術的特點是齊射,近距離快速開火,單發射擊毫無意義。也正是因為這種海戰指導思想,才促成了“卡龍炮”的出現和大規模應用。
再者,由於技術發展的問題,爆炸彈的引信是有時間的。超過兩千碼的爆炸彈射擊,那引信得是什麼樣?炮彈出膛後帶著一根呲呲冒煙的“長辮子”?
所以英國人對於雷神號極為好奇,迫切的想了解其船隻建造和超前的火炮技術。這也是海軍部軍官團為什麼樂意參戰的主要原因。
不過此刻讓清軍將領和英國人困惑的是,雖說對方大炮打的遠,可那也要先看見自己才行啊。
試問海上大霧彌漫,可視距離連一英裡都不到,而且己方行動足夠隱蔽,不應該啊!
突然,震北號上的英國海軍上校霍雷肖.納爾遜似乎明白了什麼,他喃喃道:“是剛才從天上飛過去的東西!那是敵人的偵察設備,他們用的是一種奇怪的熱氣球!”
一旁的清軍水營協領連忙對翻譯道:“他在說什麼?”
等聽了翻譯的話,協領目瞪口呆道:“球?能在天上飛?!”
1783年6月4日,法國造紙商孟格菲兄弟在裡昂安諾內廣場做公開表演,一個圓周為110英尺的模擬氣球飛行了1.5英裡。同年11月,兄弟二人又在巴黎的穆埃特堡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熱氣球載人空中飛行,飛行了25分鐘。
在霍雷肖.納爾遜看來,距離熱氣球發明已經過去了六年,也許北海軍從法國人那裡搞到了技術。
“原來熱氣球還可以這麼用!”31歲的霍雷肖.納爾遜恍然大悟。也隻有雷神號那樣,擁有寬闊的甲板,沒有密集的桅杆,才能有條件施放熱氣球。
想到這裡,他馬上對那名清軍協領做了解釋。很快,甲板上的清軍火槍手紛紛舉起了裝好彈藥的鳥槍、燧發槍,靜待那個發出嗡嗡聲的“球”再次出現。
問題是鄧飛是不會給清軍艦隊留出抵近機會的。
在得知彈著點的位置後,鄧飛迅速修改了射擊方位,命令北海二號左舷的十五門炮以三門為一組,五組先後次第射擊;同時命令雷神號上的兩門D30對準艦隊位置五發急促射。
風帆艦上的火炮雖然密集,但沒人會命令船身一側的所有炮全部同時射擊的,因為那樣的話,船體結構根本承受不了那麼巨大的後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