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貴見底下眾人沒什麼反應,便訓道:“一個個犯傻呢!人家肖隊長是來幫咱的。呱唧呱唧!”
稀稀拉拉的掌聲響了一陣很快就沉寂了下去。
此時隻聽的,為啥今年要改稻穀?”
朱大貴眼一瞪道:“崔老五,上麵的話恁也敢不聽?這才吃了兩年飽飯,你就忘了本啦?”
“忘本談不上,俺就是想問問,憑啥不去一村、三村,非要在咱二村試種?”
他這話一出,頓時得到了大多數老村民的響應,而那些新來的都是縮手縮腳的靠在牆根兒下不說話。
“就是,俺以前逃荒的時候吃過湖北的大米,一點兒也不好吃。”
朱大貴罵道:“恁懂個屁!吃兩頓糙米就以為天底下的稻米都一樣?瞧把恁能的!”
肖占武連忙道:“咱這兒跟湖北不一樣。拿你們二村來說,屬於三江平原,地勢平坦,是世界上第三大黑土帶,土質肥沃。要是在這裡種稻穀,肯定比湖北的好吃......”
眾人聽他說的一套套的,那氣勢就跟小學校的教書先生似的,質疑的聲音不由弱了下來,都認真聽他解釋。
肖占武對二村的村民解釋說,不是說土壤肥沃就可以都種水稻,像是山坡地就不太合適,改造成本太高。而平原田地的水利設施和交通條件跟不上的,也得先種兩年小麥或是甜菜。
此人是去年陳青鬆下去視察農田水利的時候發現的,不光種地是把好手,還愛動腦子;民政上麵傳授的種田方法,他總要琢磨出個一二三來。
當初一番談話後,陳青鬆覺得此人是個可造之材,於是便在秋收後讓他到技工學校上識字課,又親自傳授了水稻育秧栽培、田間管理、如何興修農田水利等專業知識,也算是傾囊相授了。
一個冬天的學習下來,讓肖占武感到受益匪淺,想不到種地還有這麼多的學問。去年秋收後,陳青鬆又讓他來到技術學校,結合他在田間地頭的經驗,給一群十四五歲的半大小子講課,效果非常不錯。
於是從今年起,當陳青鬆決定在北海鎮下屬的幾個村落開展水稻種植的計劃,便點了肖占武的將,讓他帶著學生下來傳授水稻栽培技術。給他開的薪水是每月五十塊北海元,視同高級教師的級彆。
至於肖占武自己家那五十畝地,目前已經由北海鎮的民政暫時接管,接管費用是收成的40%,從播種到收割都不用他操心,等著分糧食就行。
一場動員會開完,全村統一思想認識,於是三十戶村民們便在他的帶領下,從第二天起開始準備。
肖占武首先要做的是對那三十戶人家的土地進行水稻地的改造。他先是找來了農機隊的負責打井的隊伍,一番測量後,在各家地塊的最高處確定了水井的位置。二村這裡因為靠近興凱湖,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打個七八米下去,水就出來了。
這一下可把全村人給轟動了。為什麼呢?旱地變水澆地,一下就成了上好的良田。
自古以來,田畝交易中最貴的就是水澆地,清代北方一畝水澆地是三十多兩銀子,而沒有水井的一畝地則隻有十兩銀子冒頭。算算吧,五十畝都成了水澆地,這得是多大一份產業。
雖說北海鎮的土地政策是不許買賣,田骨國有。可架不住農民們不這麼想,萬一哪天改了呢?
就衝這一點,那些當初不願意種水稻的農戶們馬上就後悔死了,天天纏著肖占武要求加入種水稻的計劃。可肖占武也沒辦法,大棚一共就蓋了三十座,要想再增加耕地,就得增加大棚。
再說打井隊的任務早就安排滿了,根本沒有富裕時間再給彆人打井。於是他隻好安慰說,明年,明年你們再報名。
水井打好後,要圍一個曬水池,水池的大小是根據水田的麵積適當增減,太小了也不利於機械化作業。插秧、耙地、放水,池子越大越方便,而且土地利用率也高。
之後還要根據地形確定主水渠的走向,既要灌水方便,還要考慮排水的問題。這樣以後在進行田間管理時就能省不少事。
等主水渠完成後,還得拉順池埂,這就是所謂的“田埂”了。要根據地形,順埂越少越好。放水時在主水渠開口放水,免得多走路,同時管理方便。
到了這時候,農機隊的中型拖拉機也進場了,開始對土地進行平整。要把高處的土刮到地處,將整塊土地儘量刮平,然後才開始翻土整地。稻田的整地就不能用大型農機了,主要是因為耙地車的轍印不易抹平,影響插秧質量。
時間已經悄悄的來到了陽曆3月中,此時民政那邊又運過來三十台播種機和覆土機,還有大量的育秧盤。
播種機和覆土機沒有什麼技術難度,又不需要電力,仿製極為容易。育秧盤就不行了,這玩意是PVC做的,用量很大,要是用木頭或是鐵來做,透氣透水效果都不好。
外東北屬於溫寒帶地區,要想種水稻,必須要經過秧苗大棚培育、插秧、栽培管理、收獲等幾個階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育秧。
民政這次提供的稻種是趙新專門訂購的。穿越眾們一致認為五常米好吃,可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五常米隻是一個地名,大米的品種其實叫“稻花香2號”,而種子則被稱為“五優稻4”。
肖占武首先帶著農戶們做的就是準備苗床土。因為去年秋收後已經把地翻過,然後用旋耕機旋了兩遍,所以田裡的土在雪化和太陽曬過後,變得很疏鬆。取來的土還要過一次篩,使其吸水和透氣性更好。篩好的土平鋪進育秧盤裡,等播種前還得澆兩遍水。
等到了3月底,育秧的正式工作就開始了。於是肖占武便又帶著學生們開始手把手的指點,務求不浪費一粒糧食。
村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曬種,從上午到下午曬上七八個鐘頭,有個兩三天就行。這樣做可以增強種子的透水性和透氣性,提高發芽率,使種子發芽整齊,幼苗健壯,還有殺菌防病的作用。
曬好的種子要用鹽水浸泡,去除空秕粒、草籽和雜質。二村在建大棚的時候,已經在旁邊修了好幾個水泥大池子,就是用來泡種子的。
技校的學生們便每天拿著個溫度計,這邊量完了那邊量。這是因為浸種時間要根據水溫而定,一般水溫15℃時需要56天,水溫10℃時則需要78天。
鹽水的濃度要求在1.10~1.13之間。肖占武教了大家一個方法識彆鹽水濃度是否合適,就是找個生雞蛋放進水裡,如果能露出1角北海硬幣的大小,就可以了。
之後還要對種子進行消毒,所用的浸種靈和巴丹原粉都是趙新買種子時一起買的。消毒後的種子在播種前還得用種衣劑攪拌,以起到增產的作用。
差不多進入陽曆4月中旬,當氣溫達到5℃以上時,就可進行播種了。播種時要一層種子一層土,直到把整個大棚都擺滿了育秧盤,隻留下中間一條窄窄的通道。
到了一步還沒完呢,大棚裡的溫度、水分、養分以及床土的酸堿度都要注意,隨時還得保持通風。一個月後還得插秧,之後還得除草、追肥、灌溉......
直到這時,興凱湖二村的農戶們才明白,種稻穀原來比種小麥繁瑣多了,難怪上麵會專門派下工作隊來。
就是不知道這稻穀畝產能到多少斤,好不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