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於,我保證這是最後一次!我不在的這幾天,北海鎮內部就由你看著了。”
“唉!好吧。”於德利有些不高興的掛上了電話。
放下電話,趙新在屋子裡來回轉悠了幾圈,對剛擔任自己副官才一個月的徐壽南道:“你去電訊室一趟,通知北海一號,讓海平之做好準備,三天後的早上八點,在花鳥島接人。其他麼......算了,就這樣。”
等徐壽南在紙上寫好內容,趙新看過後簽了字,然後才對徐壽南道:“我離開幾天,你記著,除了於老師那裡,其他人都不能說。”
徐壽南點點頭,他從剛才趙新和於德利的談話裡,已經明白了怎麼回事,於是有些擔心的道:“大人,您這樣實在太危險了!雖然,雖然我知道您不是凡人,可真要有事天就塌了!”
趙新點點頭道:“事情發生的太突然了,你要明白,這事隻能我親自去才來得及。記著,你現在是軍人,得服從命令!去吧。”
等徐壽南離開後,趙新便馬上開始檢查自己的裝備。長短槍三支,包括了HK416、SIGP226、Marlin1894,至於子彈他這裡多的是,凱夫拉防彈衣、手榴彈、煙霧彈、廂式小貨車......對了,從揚州出來還得有船才行。
巡邏艇現在都在寧古塔那裡用著,而雙體客船目前則用於從伯力到雅克薩的人員運送。公務艇現在都是民政在用,經常往返於伯力鎮、黑龍江城和富爾丹城。所以趙新根本沒得選,隻能是停在南麵小碼頭上的那艘遊艇了。
那艘大遊艇之前給劉大主任兩口子當過一陣子臨時公寓,後來兩人的新房子蓋好後,就一直放著。鄧飛會定期帶航海學校的學生幫著做下保養,而丁國峰有時則會帶著他的小媳婦雪舞出海兜一圈。
於是趙新便趁著王遠方還沒到,帶著兩個警衛坐馬車到了北海鎮廣場南麵的小碼頭。為了怕某些人好奇,弄壞了趙王爺的“快舟”,治安警署特意在這裡設了個值班室,24小時有人值守。
到了碼頭後,趙新先去了值班室,讓值守的人立刻收拾東西回家,並告訴他,之後五天都不用人守著了。那治安警聽完一頭霧水,不過北海鎮老大發話了,他必須立刻照辦。等值班的人走了,趙新又讓兩個警衛守在馬車那兒,自己則急步走上了棧橋。
夜色中,遊艇隨著海浪微微起伏。趙新看著自己最早買的這件交通工具,心裡頗有些感慨。等救完人能不能從揚州城快進快出,就看它了。
他一個人登上船,找到電源打開後,先是看了下油料情況,檢查了燃油過濾器、電路、冷水泵等各處,等確認一切正常,這才回到棧橋,抬手把船給收了。
等他折騰一番回到家裡,王遠方已經到了好一會了,正在書房裡喝茶,腳邊放著一個大包。他看到趙新進來,有些不解的問道:“什麼事啊?這都8點多了,要去哪?”
趙新哈哈一笑道:“不好意思,耽誤你和吳姑娘卿卿我我了吧?”
“胡扯!”王遠方瞪了趙新一眼,低聲道:“你可彆亂說啊,人家還沒同意呢。”
“嘿嘿,以後兩口子要是打架有你受的。事先聲明,我們誰也不管啊。”
話說王老班長苦熬這許多年,如今終於老樹開花了。自打他第一次見人家吳姑娘,就有些動了心,人又活潑、身手又好。他準備忙過這段日子,就請汪中給自己當媒人提親。
雖然他在和吳鐘閒談時也了解到老人的想法,可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入贅算個啥?以後有了孩子跟母親姓那都不叫事。當然了,想讓王遠方改姓“吳”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北海鎮的《戶籍管理條例》裡也沒這一說。
趙新開過玩笑,便跟王遠方說了揚州前兩天發生的事,而對方立刻就明白了趙新找他乾嘛。
“你打算硬闖,把焦循他們給救出來?好家夥,咱倆這是去劫獄啊。”
“隻能這樣。”趙新皺著眉道:“雖然‘滿清十大酷刑’那都是傳說,可我是真不敢賭這個。古人常說,三木之下,何求不得。你要知道,當初楊乃武那還是舉人呢,不一樣被刑詢逼供了麼。”
楊乃武?好像聽說過。不過王遠方對這些事了解的不多,他點點頭道:“行吧,那就陪你走一趟。好久沒上戰場,骨頭都有些癢了。”
趙新道:“放心,萬裡長征咱才走出小小一步,後麵有的是讓你打的。”
說罷,他讓王遠方稍等一下,自己故作一臉輕鬆的去了後院,跟沈璿說有急事要連夜去趟富爾丹城。沈璿聽了也沒說什麼,隻是叮囑他注意安全。
這之後,趙新將王遠方帶的裝備收了,兩人便來到了那座被嚴密看守的院子。
等將鐵門關好,他們先是去屋裡各自換了身衣服,然後王遠方才坐進了那個集裝箱。在經曆了如同時光凝固的瞬間後,兩人轉眼就回到了另一時空。
倉庫裡一直備著兩輛車,一輛轎車,一輛旅行車。不凍港到海參崴機場的距離是144公裡,趙新讓王遠方開車,自己則給機場那邊打了個電話,訂了架私人飛機。
從海參崴飛回國內隻需要兩個半小時,兩人在淩晨三點多抵達了國內,辦完手續出關後又買了早上飛泰州的機票。一番奔波輾轉,到了中午12點的時候,趙新和王遠方已經來到了揚州天寧寺的門口。
王遠方看著眼前車水馬龍的鹽阜路,對趙新問道:“現在咋辦?”
“吃飯,找個地方睡一覺,養好精神,晚上再說。”
“對了,”王遠方突然想起一件事,問道:“你知道揚州府衙的大牢在哪嗎?”
趙新兩手一攤道:“揚州知府衙的大致位置知道,大牢麼,這個真不知道。”
王遠方問道:“那怎麼搞?”
趙新此時看到路邊有一賣旅遊地圖的商店,於是走進去買了一份地圖,打開後看了一會,眼珠一轉,指著上麵的“兩淮鹽運使司”景點道:“嘿嘿,有辦法了!”
所謂的兩淮鹽運使司,正確的說法是“兩淮都轉鹽運使司”,清代俗稱“運司衙門”。
順治二年,清廷在揚州設立兩淮巡鹽察院署和兩淮都轉鹽運使司,運司衙門的長官稱為兩淮都轉鹽運使(或運司使),職位從三品。
又因為運司使往往會兼任督察員的鹽課禦史,所以又被稱為“巡鹽禦史”。他們不僅管理鹽務,有的還兼為宮廷采辦貴重物品,探查民間動向。曆史上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兼過這一職位。
趙新之所以選擇運司衙門而不是他之前用過的天寧寺,那是因為天寧寺在清代位於揚州城外,運司衙門則在舊城裡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