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參謀部下發的任務書,北海軍的主陣地就布設在這片平原的東南方向,位置正好卡在了從下烏金斯克到烏索利耶的大路兩旁。自西向東流入安加拉河的彆拉亞河在這裡向南兜出了一個大口袋形狀,形成了一個東西寬2.9公裡、南北長4公裡的斜長地帶。
說起在戰場上修築工事,一定得根據人力、物力、時間和工事的用途,區分主次,不同位置的工事抗力等級要有所區彆。那種不分主次,全部追求高抗力的工事根本沒意義;抗力越強,意味著投入的人力和物資就越多。
一般來說,戰場工事的抗力強度分為五級。指揮所工事要比人員工事抗力強,而人員工事要比物資器材的隱蔽工事抗力強。
具體到人員工事,需要根據武器的不同來決定土工作業標準。比如用於單兵射擊的戰壕,上寬一米,下寬0.5米,深度一般在1.1米。可要是用於火箭筒射擊的工事,胸牆和射界內的積土那就必須要低於筒口10到20公分,而且後壁的高度不能超過筒尾,掩體後方10米不能布置任何人或是物資;否則一旦開火,就將是一場災難。
機槍工事的話,則是要根據機槍的種類、射界的大小、射擊姿勢和人員來確定的。一般就是一個直徑1.8米的環形區域,上方用原木、泥土和樹葉遮蓋;射孔則要根據方向、高低射角以及工事前牆的厚度來確定,即外八字、內八字和內外八字三種。
至於北海軍的炮兵陣地,設在了距離主陣地五公裡外的密林裡。這裡位於彆拉亞河的南側,由陳繼山的五團負責駐守,必要時可通過浮橋渡河,對久藏所部提供支援。
劉勝差不多從半年前就開始準備這處炮兵工事,不論是本地居民還是新移民都沒有動用,完全由北海軍的士兵自己修築。為了不被人發現,所有的炮床均為半地下的掩蓋工事,同時上麵還鋪設了偽裝。每一座炮位都由三部分構成,中間是射擊室,左側是彈藥掩蔽室,右側是人員掩蔽室。
因為這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平時也沒有人來,再加上劉勝還在外圍設置了不少暗哨,俄軍的密探也無法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為了讓俄軍的騎兵進入高射炮和機槍的火力交叉地帶,北海軍在主陣地和炮兵陣地的外圍布設了層層疊疊的障礙物,壕溝和鐵絲網成為了當仁不讓的選擇。
鐵絲網的布設可不能跟修牲口圍欄那樣簡單的攔幾道,否則搭個草簾子就能翻過去。這玩意架設起來技術含量很高,所以參謀部派人專門進行了指導。
北海軍的鐵絲網是趙新從另一時空購買的熱鍍鋅刀片刺繩,使用的時候直接拉開鋪設就可以。每組鐵絲網分為兩道,高樁和低樁,共設兩組,在戰壕前的二百米和一百米位置分彆布設,鐵絲網前還要挖設一條兩米深的壕溝。
高樁是要在地上打入兩列木樁,地麵露出高度為1.2米,樁距和列距均為3米,交錯配置。在每兩根木樁之間都要拉出五道水平刺線。
而低樁則要布設在草地和淺灘中,木樁高處地麵30~40公分,樁距、列距均為兩米,縱深4~6米。張設刺線時,先橫向,後斜向,然後將鐵絲兩爪釘固定在樁頂上;最後在橫線之間鬆弛的張設活結刺線,不給敵人留出插足逾越的空隙。
因為炮兵陣地的外圍是林地,所以在鐵絲網的前麵,還設置了一道用樹木製作的鹿砦。北海軍的做法是將樹交錯的砍倒,但是不能讓樹乾脫離樹樁;然後砍去細枝,再將樹乾用鐵絲固定在地麵。
當然了,在鐵絲網上綁些空罐頭盒、絆發手榴彈什麼的那都是應有之物。
8月19日,俄軍先頭部隊兩千人順著西伯利亞驛道抵達了彆拉亞河以北。經過一番偵察,他們很快就發現了北海軍的主陣地所在,久藏發現這一情況後,隨即派出青葉營和萩營前出,阻止俄軍先頭部隊探查北海軍的陣地布置。
雖然島國人的身高實在不咋地,但已經有過多次作戰經曆的青葉營毫不畏懼俄國人。他們端著“90式前裝線膛槍”,在距離敵軍騎兵二百米遠的位置,站成三排集火射擊。每分鐘四發的飽和射速,將俄軍的一個騎兵中隊打的人仰馬翻。
而與此相對照的,從未參加過實戰的萩營表現就差強人意,士兵們在二次裝彈時精神極度緊張,出錯頻頻,很多人連捶杖都沒拔就直接開火。
由於俄軍的戰馬遠比島國人平常騎的南部馬高大,一些萩營的士兵在看到俄軍揮舞著馬刀衝過來時,嚇的扭頭就跑。要不是這些人都是藩士而非農民,萩營的頭目大島義順就得命令督戰隊砍人了。
在這之後,敗退的俄軍便退回了距離北海軍五公裡外紮營。
8月21日,俄軍大部隊六萬人終於抵達,他們將營地設在了距離北海軍主陣地西北方向15公裡外的一座山丘附近,而陣地則設在了距離北海軍4公裡外的緩坡上;這裡右側是一大片平緩的山丘和灌木叢,左側是安加拉河和彆拉亞河之間的衝積平原,中間穿插而過的就是西伯利亞驛道。
俄軍在到達後的第二天,便派出大量隨軍民伕,在兩個團獵兵的護衛下,進入距離北海軍兩公裡遠的位置,修築炮台和便於觀察敵情的高台,整個戰場頓時就變成了一個大工地。
同一天,魯緬采夫率軍抵達了烏達河畔的下烏金斯克。他隻在這裡停留了一天,便朝著奧卡河畔的布拉特堡前進。老元帥在接到前方發來的戰報後,認為俄軍的陣地選的還算可以,不過對北海軍的主陣地設置百思不得其解,三麵臨河,這是打算背水一戰還是另有陰謀?
俄軍的作戰方案是,對北海軍右翼和中央實施佯攻,吸引敵人炮火,然後以大量的騎兵對左翼實施強有力的突擊,過河後消滅敵軍炮兵,同時切斷北海軍與伊爾庫茨克之間的聯係,將其四麵合圍並壓向彆拉亞河畔殲滅。
8月24日清晨,俄軍一部八千人從彆拉亞河北岸的烏茲基盧格定居點悄悄過河,抵達了位於北海軍炮兵營地以西五公裡的索斯諾夫卡村,立刻就與駐守在這裡的北海軍五團的一個營發生了激烈交火。
俄軍在大量輕步兵(獵兵)和迫擊炮的猛烈射擊下,向不大的村子連續發動了三次衝擊,並試圖用兩個騎兵中隊向村子側翼迂回。
為了將敵人死死的吸引在這片戰場上,北海軍的炮兵並未開火,而是憑借著步槍和迫擊炮進行防禦。五團的那個營忍受著俄軍榴彈炮和迫擊炮的轟炸,打了一天阻擊後,趁著夜色撤出了索斯諾夫卡村,回到了炮兵陣地的外圍防禦陣地。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