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什麼呢?”悟空叫道,“你一個凡人,遇水當然允許你找船啦。”
唐僧恍然,卻又問:“是嗎?”
“不然呢?遇江、遇湖也就算了,難道遇海,也讓你遊過彼岸?你真行,就不是你去求真經,該如來送真經來了。”悟空道。
唐僧這才確認:“也對、也對。”
就準備收拾行李,悟空見眾神無事,向他告退。
悟空攔住,發令道:“你幾個彆閒著,這澗水這般寬大,想來有個水神,讓他來送這和尚。再去尋些齋飯來,彆讓和尚餓死了。”
眾神聞言一滯,事都可以辦,就總覺得不能聽悟空的命令使喚。
但小白龍事跡在前,眾神不敢貿然違背悟空意思,即各自分頭辦事。
悟空就去挑行囊,唐僧則站在澗邊。
小白龍來告罪道:“還請師父原諒,讓大聖領著師父先行,我還得修養一陣才能跟上。”
唐僧禮道:“太子不用著急,儘管養傷就是,貧僧行腳功夫尚可。”
說完,唐僧有點不自然道:“就是…貧僧挺好奇,太子犯了何事,又被菩薩解救,送來於此。”
也是唐僧為悟空的經曆後怕,剛才聽說小白龍也犯過事,這會兒學著先問問,才好定奪親近與否。
小白龍沉吟一會兒,又靜默多時,才道:“不怕師父知曉。是我縱火燒家,壞了殿上明珠,我父告我忤逆,被玉帝打了三百,判了誅殺。有幸得見觀音菩薩,告玉帝解救下來,送來此澗,等候師父。”
唐僧聽到忤逆罪名,心說這是家事啊,我個出家人倒不好說什麼。雖不知什麼原因忤逆,菩薩既然肯救,料想有他的委屈。
過意不去,唐僧合掌沒有說話。
小白龍知道尷尬,就提道:“敢問師父,那位齊天大聖是怎樣跟隨你的?我曾聞他大鬨天宮,諸神無力殺他,玉帝請如來施法囚於五行山下,怎樣落到你的身邊。”
唐僧歎息一聲,說道:“是菩薩見他向善之心,解救他出來,護貧僧取經安穩。隻是貧僧相處過後,看不出他有半分向善的心腸,反而覺得他在故意作惡,引人墮落。”
小白龍悚懼,心道:“原以為跟著齊天大聖,至少這番去西天必然功成,卻不想他還魔心未改。額……要不求菩薩換門行當。”
這時悟空挑著行囊走來,望見上遊水麵,一位老態的漁翁撐著枯木筏子順流而來,悟空即吆喝一聲:“過來!”
唐僧驚著轉頭去看,瞧見那位漁翁,他心裡駭道:“悟空當真作威作福慣了,說好去請水神來接,怎麼又欺負一個老人家。”
老漁翁聽到悟空喊話,曉得他亦識破本相,即撐杆靠攏。
悟空挑著行囊就上,然後隨手一扔,回望唐僧道:“還看什麼?不走了?”
他又對小白龍道:“早點趕來,這和尚能吃苦,卻沒受苦的本事。”
小白龍欣然領命,就送唐僧。
待唐僧上了筏子,還沒說話,那老漁就撐開筏子,如風似箭弄潮而走。
小白龍駐身多時,直到唐僧等人過了半途,他才沉身入澗,休養生息。
唐僧見筏走得急,不覺問道:“悟空,不是去請此澗水神來送?我等現在上了這筏,眾神尋我們不見,不得以為你拿他們開心?”
“你也肉眼凡胎慣了,竟什麼都看不出來。”悟空聲音淡薄,手指一轉,指著撐筏的漁翁道,“他不就是來送我們的水神!”
唐僧惶恐,朝漁翁合掌行禮道:“貧僧見識淺短,不知尊神在前,還請恕罪。”
老漁翁手裡搖著篙,全不受禮,側身避過。
“聖僧不必多禮,汝此去西天求取真經,造福眾生,本該小神出力相送,還是在下來的慢了。”漁翁說道。
唐僧忙擺手道:“哪敢、哪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