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驚訝過後,就縮頭縮頸起來,嘴唇嗡動,既沒說同意觀音的說法,也沒嘲諷觀音的見解。
毫無抵觸的姿態,自然被普賢、觀音看見,更能理會。
意思顯然是,不反對觀音做朋友的提議唄。
觀音對此亦感到驚訝,不禁輕輕揚眉隨即連忙端好姿態,沒做多餘反應。
普賢則是把眼睛瞪得比大聖剛才還大,不止是驚訝,而是驚恐了。
“啥!?這是什麼路數?”普賢很想舉手摸摸腦袋,讓它好好思考其中的緣由。
但他知道此時這麼做很是不雅,輕易的製住了舉手摸頭怪異念想,徑直思考當前關竅,真不愧是實踐行德、理德的菩薩呐~
“有我不知道事實呢…觀音尊者曾經一定和孫大聖有過不為人知的交流。”普賢菩薩憑直覺,做出最有可能的判斷。
普賢想著想著,不由視線飄移又看向觀音,意圖觀察她的神情。
被觀察的觀音,瞧出了普賢目光中的不信任,以為普賢是不滿意她的方法,還想著直接暴力解決。
於是搖了搖頭。
“她搖頭。”普賢麵無表情地接受了這一信息,隨後又望向大聖,“他又到底是什麼態度呢?”
普賢這會兒冷靜了一些,拋去短暫的胡思亂想,還是甄彆現實為主。
“即使觀音尊者自視,可以與孫大聖提朋友之談,孫大聖卻不至於輕易相信這種話呀。”
大聖照見普賢那張僵硬的臉,以為是不滿自己沒有表態。
琢磨了下,大聖決定擺脫內心的彆扭,左右轉著頭、上下晃著眼,略微羞澀道:“朋友不朋友難說,你要是能端正對待老孫,將魂魄喚來。老孫也不介意共事一場,替你保那唐僧。”
“喔~”觀音點頭會意,拉長的聲音、上揚的嘴角、掩飾不住的滿意,顯得觀音姿態都有點雀躍之感。
高興的原因也簡單,今天的事兒多半成了呀,取經的事兒也就跟著成了呀。
另一個分魂可能還不清楚,這個分魂,嗬~原來你想交朋友,拿捏了、就拿捏了。
普賢默默收攬入目,他的胸膛起伏一下,儘力舒展快緊皺的眉頭。
“大聖當年天庭為神,據說一點兒忽視都受不的。觀音迫他取經,期間相處自然更讓他不滿、難以接受。”
“會是什麼變故,能讓他倆一句話儘棄前嫌,開始建立交情…莫非是天界謠傳,大聖其實通情達理,隻是糊塗犯錯,被人編排詆毀了?”
順著思路下去,普賢回憶這次與大聖的見麵,這個猜測好像蠻符合的。
大聖雖然言語偶爾有荒唐,整體行為卻還算居於正形。
以金箍棒偷襲打普賢,想要偷取勝果,卻又因為普賢一直空手而難為情,主動收兵對戰普賢。
分心被普賢得手打退,也赤誠灑脫的認敗。
“嗯~的確有衝動個性,可也能好言相勸。”普賢仔細分析一下,發現大聖確實不是傳聞那般凶惡,剛勉強明白為什麼大聖同意和觀音交朋友。
“不對,還是哪裡有問題。”普賢馬上產生強烈違和,“我在故意無視觀音的嫌疑,這不好。她就多次報告過孫大聖性格古怪,方才的猜測不攻自破。”
“那是為什麼,觀音哪兒來的自信結交孫大聖,孫大聖又憑什麼欣喜同意?”普賢越想越混亂,“你倆這麼敞亮,那組織今天這場局的意義何在?大家多少承擔著風險,來幫你降服齊天大聖,結果你倆說句話就成好朋友是吧?”
普賢額角漲了又漲,卻是驚覺慮亂,自己竟對觀音產生不滿。
他連忙搖頭:“阿彌陀佛,貧僧不該猜疑觀音尊者。觀音明顯也很意外,大聖會應承下來。所以問題其實出在大聖身上,他為什麼會同意。”
普賢於是,以茫然費解的目光直直地望向大聖,表情難受的像是便秘。
“你的桀驁呢?你的不馴呢?這麼容易說話,當年鬨什麼天宮,又鬨什麼妖不聽觀音教誨,讓你取個經都滿心怨氣,悶悶不樂。以至於玉帝降旨要我佛門大動乾戈,來肅清取經隊伍意誌。”
普賢菩薩這邊私自算來算去,那邊觀音、大聖可無需藏著掖著,已是商議好了,即刻引領找文殊、分魂,雙方很是和氣。